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提升关键办学能力 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纪实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实训教学。
学校智造中心。
辉山脚下,蒲河之滨,一所现代化的装备制造职业技术院校坐落于此。一批又一批掌握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学子从这里走出,他们活跃在辽宁振兴发展的前沿。这里是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该校瞄准辽宁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需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逐步形成了与辽宁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相适应的人才供应链。学校师资队伍精良,教师立足技能、助企纾困、服务社会,每年为辽宁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百余次。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95%以上,历年在辽就业率均在90%以上,成为辽沈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引擎。
聚焦产业发展 提升专业建设适用性
学校人才培养锚定产业发展方向,定期开展专业群评估论证,将群内专业划分为“特色发展、加速发展、错位调整、分流淘汰”4类,建立起全过程动态调整和分类管理机制,不利于就业的专业停止招生,就业前景广阔、企业需求旺盛的专业向深度和广度双向延伸,使产业需求对接机制更为精准,有效解决专业群与产业发展不同步的问题。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朱虹介绍,我们经过充分评估,停止了机械产品质量检测专业招生,该专业对应的企业质检岗位,大多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转岗承担,用工需求很低。但我们同时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进行了拓展延伸,将产品质量检测岗位作为该专业的就业岗位之一,相应增加了相关核心课程,让学生更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学校通过绘制产业链全周期生产环节流程图,分析“产业链段”技术需求,按照岗位群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开展专业建设,实现了专业构建高度匹配辽宁产业发展,专业建设与辽宁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据汽车工程学院院长裘荣鹏介绍,学校作为牵头院校组建了辽宁省汽车制造类职业教育专业协作体,致力于服务我省汽车产业面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发展,整体推动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校长任庆国表示,学校为更好适应新一轮辽宁经济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专业群构建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紧密围绕我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研究技术链,打造专业链,服务辽宁产业体系建设。
深化校企合作 强化人才培养针对性
学校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深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改革,开展基于“成果导向化、过程系统化、内容职场化”的课程改革,创建“岗课赛证”融合机制,对接行业领先企业的技术发展和岗位要求,实现专业群课程体系由分立转向融合,人才培养由分散到聚合。
学校努力探索产教融合实体化运行机制,创新校企新型办学模式,创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先后与北方重工、黎明航发、沈变集团、德科斯米尔、奇瑞汽车、广汽丰田、华晨宝马等企业开展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企业订单式培养。学校基于产教融合、虚实结合、学训一体原则,建设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基地以智能制造为特色,引进了高端数控机床,配备了精密三坐标测量、前沿3D打印以及VR、AR、MR等虚拟仿真设备,为学生提供多元沉浸式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有力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和创新链的紧密结合。
在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上课的2022级数控专业学生郑立垚正全神贯注地看着老师的示范、装夹、找正、对刀……各个操作步骤逐渐清晰地在他脑海中呈现。他说:“学校实训基地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制造设备和系统,让我们在课堂就能接触到最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能够从智能产线设计、使用维护、质量控制各环节体验工作真实场景,这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自信和期待。”
广汽丰田班的学生裴俊赫说:“我们班是以师带徒的方式教学,在校期间能接触到先进技术和企业文化,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小组教学模式,开展专业技能认证,让我们上岗前就拥有维修中级证书,大大缩短岗位适应周期,也加深了我们对企业的认同。”
校党委书记伊焕斌表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线,是解决职教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相关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学校全力聚焦职业教育‘一体两翼’,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新格局。
强化技术研发 发挥教育服务社会智力优势
学校于2020年成立的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核心成员9人中,有7人具有高级职称,2人获辽宁五一劳动奖章,4人获辽宁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工作室发挥先进引领作用,集聚教工人才,形成职工技术创新团队,围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服务社会三大主题,结合企业实际开展技术攻关和培训工作,努力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科技及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工艺改造、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难题,为服务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作室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建成沈北新区首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对接联盟,对接区域内沈阳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沈阳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等,根据企业提出的技术攻关项目开展合作,解决企业生产实际困难;参与“辽宁省高校对接县域经济科技需求”的科技服务项目,为朝阳北票市职教中心提供帮扶,服务当地中小微企业30余家;与阜新市彰武县政府签署校政合作协议,帮扶彰武县开办两期县规模企业普惠制培训班,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
“工作室与沈阳航空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等4家大型企业共建企业教师工作站,推动双方科技工作队伍互融互通。工作室教师参与了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高压空气注气项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复合材料试验装置项目等,累计与企业合作项目和解决技术难题30余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余万元。”自动控制工程学院院长张明月介绍。
该校作为同时拥有职业教育、开放教育、社区老年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的高校,始终坚持把学校发展、教书育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扎根辽沈大地,认认真真办教育。学校面向省内市县乡村,举办开放教育,开设专业90个,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14个,“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专科专业6个,培养毕业生43万余人。同时,大力开展非学历教育,注重扩大社会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资格认证,年培训1万余人。建设辽宁老年大学,在辽宁有线电视设置“老年大学专区”,观看超85万次,搭建辽宁终身学习网,访问量近1100万人次。
居住在沈阳市大东区河畔社区的李心晶老人打开电视进入“老年大学专区”课程,通过康养语音电视遥控器对心率和血氧进行监测,并跟随老年健身课程的指导,开始了晨练;傍晚时分,锦州市古塔区辽工社区的赵丽威,在社区广场利用视频播放机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包学习学校推送的太极拳课程。这些是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服务社区的老年学员进行个性化学习的一幕幕场景。据悉,该校发挥智力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开展新时代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目前已覆盖9个市县85个社区,服务近30万人次。
弘扬教育家精神 锻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强国的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根本在教师。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着力打造服务教育强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党委认真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责任,制定了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全面推进教师思想政治、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创新开展“书记有约·共话三育”“校长下午茶”“崇德讲堂”等特色思政品牌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学校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构建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六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注重选树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最美青年教师先进典型,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教育家精神宣讲学习,讲好“教育家”故事,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把真情、真心、真爱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现在已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公安局工作的玉苏甫·于斯音是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自动控制工程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2021届毕业生,回忆起在校学习时光,他说:“刚刚到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时,因汉语能力薄弱,我感觉在学习、生活中有一定压力,一度非常无助和迷茫。我的辅导员李红老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怀我,带我熟悉学校周边环境,还和食堂沟通解决我的用餐问题,安排班干部和我结对子,让我很快融入学习和生活中。”玉苏甫·于斯音说,专业课老师也是班导师施立群发现他在学习上的困难之后,经常和他谈心聊天,当老师得知玉苏甫·于斯音喜欢电子电路制作和电子器件焊接后,让他加入了技能小组,还经常单独辅导他增进专业技能。渐渐的,玉苏甫·于斯音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专业技能提高了,与同学们的关系也十分融洽,他所在的技能小组在辽宁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曾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我能在现在的岗位上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得益于母校的悉心培养,感恩我的老师们。”玉苏甫·于斯音说。
凝聚教育合力 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归根到底是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着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协同的立体育人网络,不仅注重促进各种校企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同时注重加强课内的知识技能学习同课外实践深度融合,强化思政课培根铸魂“主渠道”作用,将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内容纳入思政工作体系,支持教师指导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着力增强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坚持“五育”并举,按照发挥优势、服务学生的原则统筹管理第二课堂,引导学生铸牢理想信念、锤炼高尚品格,培养创新意识、精进技术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积极打造思政教育“新阵地”,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持续推动各方力量和资源下沉,在宿舍设置辅导员工作室、心理辅导室,与学生共同生活,陪伴学生健康成长。注重开展家访、家书交流等活动,定期和家长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情况和实际困难,送去学校的温暖关怀,解答家长关于学生学业、职业的困惑,拉近学校和家庭的距离,充分发挥家庭育人协同作用。
鞠茂礼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校期间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多项实践活动。回想起参加的这些活动,他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今后我要动员更多学弟学妹参加实践活动,给大学生活留下充实、温暖的回忆。”
牢记使命显担当,攻坚之年谱新篇。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将坚决扛起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使命担当,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主动对接辽宁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和吸引力,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支撑,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陈琳琳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