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全省科技大会侧记

  本报记者  胡海林  孔爱群

  10月26日,辽宁人民会堂灯光璀璨、气氛热烈,全省科技大会在此隆重召开。

  会议决定授予杨凤田院士、朱蓓薇院士省科学技术奖最高奖;授予“复杂动态系统智能优化理论与方法”等9项成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铝基复合材料塑性加工技术及应用”等7项成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伴随着欢快的乐曲,获奖代表依次走上主席台领奖,全场掌声雷动。

  全省科技大会的召开,是对攻坚克难勇攀高峰者的礼赞,是对坚持自主创新敢破敢立志气的弘扬。熠熠生辉的奖章,凝聚着全省科技工作者的汗水,充分展现出全省科技工作者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良好精神面貌。

  会上,科技工作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深受启发,纷纷表示将传承科学家精神,投身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辽宁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

  咬定目标 奋楫争先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关键在于科技创新。

  辽宁是传统航空装备大省,航空产业基础雄厚,具有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及完善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通用航空装备,利用新质生产力构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将推动我省千亿级航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迈上更高台阶。

  此次获得省科学技术奖最高奖的杨凤田院士,曾创造中国航空史上多个第一,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省科技大会的召开不仅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对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这份荣誉将激励自己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追求更高目标。

  “接过证书的一刻,心情非常激动。”作为我国食品工程领域优秀的科学家、海洋食品精深加工产业的开拓者和引领者,朱蓓薇院士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说:“我省海洋产品丰富,但海洋食品加工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建立以‘高质化’和‘高值化’为主要特征的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技术体系,推动技术升级,我和我的团队将向着这个目标继续努力。”

  老一辈科学家的创新精神,深深激励着年轻一代。

  参会期间,41岁的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副院长钱战森遇见了杨凤田院士,赶忙求合影。获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钱战森,对前辈十分敬仰:“杨院士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研制了歼8飞机受油机,使我国战斗机第一次具备了空中受油能力。接着又在新能源、电动飞行器领域深耕20年,这种不断探索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科技创新只有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才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大会提出,要推动实验室群和产业集群“双群互动”,这让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刘连庆很兴奋。他本人就是机器人实验室群主任,在他看来,机器人是辽宁的一张名片,我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第一台水下机器人都是在辽宁诞生的。机器人实验室群要找准产业“卡脖子”的点,汇集全省大院大所和高校优势力量,帮助企业解决阻碍发展的难题,以科技创新助力辽宁经济腾飞。

  “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使命重大、任重道远。”作为科技管理部门负责人,省科技厅党组书记王学来表示,省科技厅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制定系列配套文件和政策,构建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科技创新体系,落实好各项工作,加快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加快建设科技强省。

  担当实干 成就未来

  宏大的战略目标,离不开当下的努力和奋斗,也离不开沈阳、大连这样科教资源相对集中城市勇当“排头兵”。

  “沈阳打‘头阵’,我们有清晰的路径。”沈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莹表示,聚焦辽宁材料实验室和辽河实验室,将其打造为战略型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特别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推进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做好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协同;深化科技的对外开放交流与合作。

  “大连依托英歌石科学城、高校院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辽宁实验室和大连实验室,形成了梯队式实验室。”大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原驰说,未来将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洁净能源创新高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并结合本地的优势产业,建立一系列产学研合作基地、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平台、产业基金等,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辽宁高质量发展。

  企业创新主体尽显风采。10月21日,由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建造的双燃料1.6万标箱集装箱船正式交付,该船在国内首次实现了B型LNG燃料舱全流程自主研制。这是继我省国内低温结构材料技术转化之后,在低温高压气体领域的具体应用。

  “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正是坚持创新,让我们在世界造船业上占据了重要一席。回去后我要向研发团队宣讲大会精神,激励大家鼓足干劲、轻装上阵,为继续做强做大国家船舶工业贡献我们的力量。”大连船舶重工首席专家姜福茂说。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近年来,我省广发英雄帖、广纳天下才,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去年,我省新增两院院士6人,在全国排名第四;新引进博士和副高级人才4387人,同比增长77%;吸引留辽、来辽高校毕业生40.1万人,同比增长20.8%……

  在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人才工作一处处长王玉辉看来,落实好大会精神就是要以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大人才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形成全链条的引育用留政策体系,全方位吸引顶尖、高端、青年人才及高校毕业生。同时,建立人才流失的预防预警机制,做好人才服务保障,让更多人才在辽宁安心干事创业。

  创新就像种子,有了优良的环境,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培育全省科技创新生态,也是广大与会代表的共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强化有组织科研服务,建好大学科技园和高等研究院,开展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庆东强调,创新生态的搭建,强化统筹协同、凝聚合力尤为关键。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聚焦国家所需、辽宁所能,新的号角已然吹响。

责编:张晓楠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