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焕新记

坚持以“一隅带一域”,因地制宜扬长补短——

新民焕新记

  本报记者 张艾阳 金晓玲 刘 桐

  露结为霜,秋收冬藏。

  在沈阳新民市,火热的收获场景遍布田间地头。一车车刚采收的大白菜除了供给市场,还有一大部分被运往附近的现代化规模化酸菜腌渍基地。

  从白菜到酸菜,新民的产品堪称“爆款”:每年全国乃至全球东北酸菜消费量的七成都由新民供给,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百亿级产业集群正在稳步构建。

  近两年,传统农业大市新民屡屡引发关注——育出港股厨房主食食品第一股,“跑”出我省首家独角兽企业;9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接连“落子”于此,60余家既有企业增资扩产;一批绿色工厂、智能工厂拔节生长,一批新材料、新能源“赛道新秀”崭露头角。

  颠覆产业低端、发展粗放的老印象,新民新貌让人眼前一亮。记者的调研,就从探研新民之“新”开始。

  激活一隅:小镇释放大能量

  西出沈阳,行车约半小时,就来到了沈阳市35个核心发展板块之一的新民市胡台镇。这个户籍人口只有3.3万人的小镇,如今常住人口超过8万人,街市上车水马龙,产业园区企业生产繁忙。小镇胡台,活力满满。

  “无论从地理位置看,还是从产业角度看,胡台都是新民发展的‘桥头堡’。”铺开地图,沈阳市委常委、新民市委书记马原向记者介绍,胡台镇地处新民的东南角,偏居一隅,但它却是新民距“母城”沈阳最近的镇,与产业资源丰富的铁西区、于洪区接壤,多条重要公路穿镇而过,交通优势十分突出。“激活一隅,导入产业,发挥出胡台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新民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马原说。

  如何激活?从补齐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短板发力。仅以教育配套为例,新民市规划建设胡台学校新校区,新增学位3000个,可极大满足新居民的现实需求。

  导入什么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首选。走进胡台新城装备制造产业园内的沈阳长信新材料有限公司,满墙的专利、荣誉证书和繁忙的景象会让你相信,我国碳化硅行业首屈一指的全产业链企业真的“藏身”小镇。

  磨粉、塑形、烧结、加工……经过多道工序,黑色碳化硅粉末制成各种形状的结构件。“别小瞧这些粉末,用它制成的碳化硅晶舟有着大用处。”沈阳长信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钢微笑着揭秘,“半导体晶圆片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而热处理是制造晶圆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些晶舟就是承载晶圆片加热的载体。晶舟的纯度直接影响半导体晶圆片的良率。目前,我们已研发出纯度99.999%的碳化硅粉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嘉木渐成林,芝兰复菲菲。“方向找对了,项目、产业沿链集聚的效应就会充分显现。”伴随着装备制造产业园从规划、建设到落成一路走来,胡台新城经济发展局局长李方满感触尤深。不到3年,园区便项目满园,45家企业实现竣工投产,还有4家在建,2家正在办理手续。这当中既有发展壮大的新民本土企业,如已占据沈阳家居市场一半份额的正林家居;也有海大生物、广汇生物、金风科技等新引进的企业和项目,为新民带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去年园区内有3家企业实现‘升规入统’,今年有望再添4家。”李方满说。

  创活一业:大白菜延展长链条

  按常规的释义,一隅指某个事物的局部或一小块区域,一域指一定疆界内的地方。而放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语境下,新民对于隅和域的理解已拓展到了空间以外的更广阔领域。

  地处农作物种植“黄金带”,地域面积接近沈阳全域面积的1/4,是我省乃至东北地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这是新民的优势。但不可回避的是:产业模式传统且附加值低。

  如何深耕优势、扬长补短?新民围绕白菜构思新文章。

  作为全国优质大白菜主产区之一,新民全域白菜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年产量13亿斤。在胡台、大民屯等镇里,大片成熟的白菜正在采收。种植户崔先生说:“咱的大白菜质量好,但这两年价格波动挺大,高时每斤两到三角,去年一斤才五六分钱。”

  2023年,新民酸菜入选“国家重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新民启动全链条酸菜产业链建设。将附加值低的白菜种植与酸菜生产“链”起来,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规划设计酸菜食品科技研发孵化中心、白菜种植基地、酸菜腌制基地和酸菜加工基地的“一中心三基地”,打造全国最大的食品地域品牌——新民酸菜。

  眼下,在叶苗线南侧,一座东北酸菜腌制研发中心的厂房已拔地而起,十万级GMP智能化车间正在安装设备。“酸菜生产要对照制药厂标准,达到食品生产领域最高等级。”新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鄢德军介绍。切丝灌装车间每分钟净化空气15次以上,酸菜利用巴氏消毒工艺,不需添加防腐剂,延长保质期。保证酸爽清脆的口感。

  按照规划,新民将用2年至3年时间建成酸菜全产业链条,5年建成百亿级产业规模的集群。鄢德军信心满满:这是一笔能算清并且大有“赚头”的发展账、全域账。

  辽河穿新民而过,河东地区交通便利,工业、商贸和物流发达;河西地区地域广袤,以种植业为主,经济相对滞后。通过酸菜产业链延伸,将形成“前店后厂”的产业格局,河西规模化种植白菜,订单式种植收购,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河东地区提高酸菜生产标准,吸引60多家酸菜企业和外地海天等多家头部企业入驻,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农民增收。

  不断延展的产业链上,不只有白菜、酸菜。在十月稻田的智能车间里,玉米经过剥皮、浸盐、清洗、漂烫、阻氧铝膜保鲜、高温杀菌等几十道工序,最大程度保留水分和香味……全产业链布局不仅让新鲜玉米从农田到车间、从作物到产品只需6小时,更让“新民味道”赢得市场认可,口碑长盛不衰。

  链条式发展的,也不只有农业。新民与吉林修正药业合作,延链强链建设生产、销售和物流中心,引入北药集团、打造中药材集散地和中药饮片加工与数字物流贸易基地等……激活一业,进而兴链条、带全域的实践正铺展开来。

  治活一湖:“三生”融合新图景

  即使天气转凉,胡台镇北的溪溪湖湿地公园里,仍有不少游客停下房车、搭起帐篷,读书、品茶、听音乐,与湖中游弋的黑天鹅相望成趣,共享惬意。

  “曾经湖区湿地因过度开垦,水质差,不见飞鸟,常见死鱼。”负责公园运营的沈阳溪溪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恒广说。经退耕还湿、修复植被等多措并举,现在的溪溪湖湿地公园自然生态景观优美,栖息着东方白鹳等130多种珍稀鸟类,去年入园游客达5万多人,今年“五一”游客数量超过了去年全年总量。

  好生态不仅带来了人流和人气,更吸引来产业和人才的集聚。

  “虾吃虫饵、虾粪肥田、水稻护虾。”溪溪湖畔一处稻田的观光栈道上,游客张女士正向儿子讲解着虾稻共生的食物链。依托溪溪湖优美环境,在国内首创稻田养殖澳大利亚蓝龙虾,“稻虾”种养也助农增收,打造了一个集生态农业、旅游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旅示范项目。

  利用“好生态”,发展“好产业”,获得“好收益”,这里,充分融合了生产、生活与生态三大功能。

  记者从溪溪湖湿地公园出发,沿着全长21公里的“稻香环线”行驶,路侧民宿白墙青瓦,金黄稻浪阵阵飘香。在王家河套村,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前有一座陈旧的耕牛犁地雕塑。村党支部书记李卫波介绍:“村部重建两次,但这座名为‘耕耘年华’的雕塑一直没动,它是我们村由穷到富的见证。”

  曾经王家河套村是靠“拉饥荒”过日子的困难村,通过溪溪湖生态的改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今后,村里将建设集乡土旅游、养老养生为特色的水美生态宜居型村庄,形成富有乡村文化情调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李卫波憧憬着说道。

  颜值提高了,设施提升了,人口和产业集聚了,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基础。近三年来,新民市新建、改建、维修各级公路1125公里、桥梁28座,产业体系城乡联动、基础设施城乡一体、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正在进一步巩固。

  以一隅带动一域。精耕县域,新民日新。


责编:王世海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