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与诗歌中的“求田问舍”

  顾 农

  当今人们总是很关心自己的住房和稳定的收入,古人也很重视这两条,想办法安排到位,所以有一个成语叫“求田问舍”——“舍”就是住房,“田”则是土地,农耕时代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自家有了土地,也就会有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了。

  人生在世,必须解决吃喝住穿这些基本的物质生活问题,但人生总还有更高远的追求,如果全部心思都放在“求田问舍”上,则比较平庸;胸怀大志的人们一般总是瞧不起这种只讲物质生活、更无事业和理想的庸常之辈,古往今来无不如此。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与相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 “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表大笑。

  刘备的意思是说,在国家危急的时候,应当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如果只顾自己,一味考虑田产住房一类的问题,那就显得很差劲;陈登看不起这个徒有国士之名而实为庸常之人的许汜是理所当然的,刘备对其人的态度就更加严峻了。

  在这种语境里“求田问舍”一语带有明显的贬义,后来的诗词用这个典故也带有贬义,典型的例子如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青年时代参加过抗击金人的战斗,回归南宋以后,也总想有一番作为;可惜那时的当权者苟且偷安,不思振作,他一再被投闲置散,甚至被迫归隐,所以他写的词里往往包含着有劲使不上的牢骚。这首《水龙吟》中提到两个古人,一是西晋人张翰(字季鹰),他感到待在首都很有些危险之后就急流勇退,回了南方老家,公开宣称的理由是想回去吃故乡的美味鲈鱼脍(参见顾农《中国中古文学史》上册,第450页-452页);辛弃疾说自己不想做只顾个人安危的张翰。另一个就是求田问舍的许汜了,怎么能像他那样在国家危急之际还一味动脑筋增加个人的财产?那将有何面目去见刘备?辛弃疾以英雄自命,可惜命途多舛,壮志难酬,秋日登高怀古,不禁流下了眼泪。

  在天下承平之时安排好自己的物质生活,想办法求田问舍,并没有毛病,但也还应当有一点高远之志,不能完全趴在物质生活上;形势特别的时候就更加是如此了。

责编:张晓楠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