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 1972年生,辽宁朝阳人。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剧作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2009年成为专业创作人员。曾获第九届全国话剧“金狮剧目奖”“金狮奖编剧奖”,东北三省小品大赛剧目一等奖、编剧奖。创作广播剧《好大一棵樟子松》《有事找彪哥》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作品先后12次获得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代表作品:话剧《木匠村官》《刘真来啦》,评剧《牵·纤手》《沙海情》,广播剧《英雄无惧》等。
李 铭
我叫李铭,是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的作家和编剧。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这样高规格的会议,并且向各位领导和老师汇报我的创作历程。我的家在辽宁省朝阳县西营子乡川兴店村上店组,父母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民。我家兄弟姐妹七人,我排行第五。因为家境贫困,我读完初中就辍学打工了。
我家乡的那个小山村非常闭塞,在我16岁的时候,邻村有了电灯,同学们开始议论电视剧。于是,好奇心促使我每天晚上走五六里的山路去邻村看电视。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有一年冬天,11点多看完电视,推开房门要回家,发现大雪已经没过了膝盖,风雪弥漫中根本找不到路,只能凭着记忆往家摸。雪打在额头融化,然后结成了冰。回到家整个人都变成了冰人,爷爷问我看电视干啥。我说:“我以后也要写电视。”
初中毕业以后,我先是在乡水泥厂打工,那时候的水泥袋子是纸质的,我找来干净的纸袋子,用针缝成本子,在上面写写画画,开始了梦想的耕耘。后来,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到邻村当了一个上门女婿。在那个年代的村庄,入赘是受人歧视的。在村里生活不下去,我带着妻儿进入朝阳老北街开始租房卖菜,四年卖菜时光,日子虽然清苦,但是稳定下来以后我那颗创作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每天中午卖完一阵菜,顾客少了,我就披着军大衣在菜摊上写小说。
2002年,我在盘锦一家酒店做保安。辽宁文学院开办首届新锐作家班,朝阳市作协力荐我。可是有两条规定我不符合,一是要有大专文凭,我只是初中毕业;二是要有成熟作品在纯文学期刊发表,我发表的几百篇小文章都是在报纸副刊上。为了求学,我拿着自己的资料坐火车来到辽宁文学院,挨个房间去跟老师诉说自己对文学的痴爱。半个月以后,我接到了文学院的电话:我被破格录取,成为正式学员。
在文学院学习,就等于没有了收入。文学院安排我在收发室打工,每个月给我开400块钱的工资。5个月的学习,叫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和见识。文学院结业以后,我再次面临生活的压力,但是我的内心已经足够坚定。我要写,要写人生的冷暖,要写生活的百味和疼痛。
从2003年开始,我变成了一个自由撰稿人。这该是一个多么小资和惬意的身份啊,可现实不是那样的。没有任何收入,背水一战开始以写作为生,完全靠写纯文学作品生存下去,个中的甘苦自知。我带着妻儿在我们孙家湾大集租了个简陋的小房子,屋子里冷,打字冻手,妻子把手套剪个洞,叫我戴上,这样既不耽误打字,也解决了冻手的问题。地下太冷,我写得投入,时常把双腿都凉透了。妻子从超市里要来纸壳子铺在地上,这样,我写起来地上的冷气不会那样快传遍我的全身……
叫我难忘的是2009年10月8日,我被辽宁省文化厅艺术研究所破格录取,从一个农民工写作者成为拥有事业编制的专业作家。那天,我走进文化厅的大门,身后是我不堪回首的过往,头上的阳光很耀眼,我仿佛听到了梦想花开的声音。我在内心对自己说:你有了安逸的好工作,你要对得起期望的目光!不能白拿了这份工资!
从那时起,我时刻不敢忘记自己的风雨来时路。从2009年到现在,一晃15年过去了。这15年,我的每一天都是在阅读和写作中度过的。我写的第一部话剧《木匠村官》被李默然老师发现,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排演。后来,我写的话剧和音乐剧、评剧、儿童剧分别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中国国家话剧院等院团排演。我出版了18本书籍,我编剧的电影播出公映了15部,把国内小成本的电影奖项全部拿了来。还有,我写了13部广播剧,其中,《好大一棵樟子松》《有事找彪哥》分别荣获第十四届、第十六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且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大奖。我写的话剧、戏曲、广播剧、歌词等作品,先后12次荣获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此刻,现场就有很多鼓励过我、帮助过我、扶持过我、爱护过我的领导和老师,我的成长,离不开你们的关爱和包容,谢谢你们!此刻,我更要感谢我的单位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对我的悉心培养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艺工作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要求对于我,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创作者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我的初心,就是对文学执着而纯粹的爱。这份爱,鼓舞着我、推动着我一路向前,终于迎来梦想花开。当然,这远不是终点,那份初心,在更远处不断向我招手,吸引我付出更多的汗水,去兑现更绚丽的梦想、迎接更灿烂的花开。
责编:张晓楠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