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提升思政课的引领作用,加快构建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加强理论武装,夯实育人根基。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抓好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这是强化思政引领力的内在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属性,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让各级学校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传播的重要阵地。要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树立大历史观,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引导广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善于运用社会大课堂的丰富资源,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充分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伟力,让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坚持守正创新。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运用新技术打造“课堂教学+红色场馆体验+场景感受”的数字化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借助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开展更加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立体的课程体验,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体验性,更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专业建设,抓好育人载体。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知”与“行”中增强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理解,做好体系化和学理化阐释。要明确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系统完善各学段思政课课程标准,整体优化设计各学段思政课课程方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深入挖掘其中丰富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不断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思政课教材的内容结构、叙事逻辑之中,实现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的创造性转化。要善于利用社会“大课堂”的教学资源,特别要突出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所在场所或纪念馆打造为思政课校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撰写实践报告,运用学生宣讲团等多种方式阐释、宣传红色文化,通过相关线上教学资源、虚拟仿真实践课等方式开展线上实践教学活动。将优质思政资源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鼓励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红色文化资源所在的纪念馆、博物馆,在感受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中增强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强烈责任感。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与育人功能,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打造形成各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思政育人格局,提升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育人水平。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强化思政课教师政治素质培养。思政课教师要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必修课,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始终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要提升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落实“四个引路人”的重要要求,引导教师认真研读有关课程标准,结合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创新教学模式方法,积极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教学实施方式,提升讲好思政课的意识和创新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的能力,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感到真理的伟力,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引导思政课教师模范遵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和师德师风等监督考核,不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师德师风、育人本领的考察考核,引导教师自律自强,对违反“师德”行为“零容忍”。要引导广大教师恪守师德师风,厚植家国情怀,自觉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作学生为学为人的表率,真正以模范的行为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激励学生。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本文为202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高校思政专项)(L24BSZ007)阶段性成果】
责编:杨金凤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