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路径

  金 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深刻认识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重要意义,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改革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

  把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要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继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后,党中央提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为自主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改革方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综合考量人才。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在资源整合上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统一的人才信息平台,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与高效配置,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要强化政策引导。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人才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行业人才扶持力度,引导人才向国家发展需要方向集聚。要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海外高端人才与先进技术理念,在全球范围内优化人才结构,不断完善面向国际化人才的政策制度,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国家长远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为基础,形成协同育人模式。

  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大对职业院校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定制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薪酬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推行“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模式,让学生入学后先进行通识教育,在对各学科有一定了解后再根据兴趣与特长选择专业方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挖掘其潜在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注重跨学科人才的培养。高校应打破学科壁垒,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整合不同学科的师资力量,开展联合教学,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多学科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在人才评价体系方面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综合考量创新成果、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引导人才全面发展,激发其创新活力。要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交换生项目、联合培养计划以及学术交流活动等,让人才能够接触到国际前沿的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为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储备更多高素质、国际化的人才资源。

  强化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要强化人才激励机制,让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将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

  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就是为用人主体松绑,是科学用人、合理用人和高效用人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用人自主权,使人才与岗位精准匹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传统单一的评价标准难以全面衡量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贡献,应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涵盖学术成果、技术突破、社会效益等多维度指标。在持续完善硬环境的同时,强化人才成长软环境建设,想人才之所想、应人才之所需、急人才之所忧、办人才之所盼。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强化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聚焦重点领域、特殊人才、新兴职业群体,完善职称评价新标准,贯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广阔平台。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本文为202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高校思政专项)“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创新”(L24BSZ070)阶段性成果】

责编:栾溪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