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凤城市扬产业之长,追“新”逐“绿”而行——盘活“老家底” 激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  黄宝锋  王卢莎

  冬日暖阳浸染着辽东广袤的山野,万物尽显沉静安然。

  在丹东凤城市,勃勃生机正在静谧中悄然而生,孕育着向上的力量。

  大国工匠科技研发中心安家落户;总投资5.6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园首家入驻企业实现试运营;作为高校生物转化中心的载体,总投资7.7亿元的高校科技产业园有意入园企业达7家;总投资9亿元的沈阳微控飞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凤城市鸡冠山100兆瓦混合储能项目进展顺利……

  一个又一个硬核科创项目捷报频传,一批又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成为市场“新宠”,从要素保障到技术突破,从平台支撑到生态构建,更多创新“爆点”不断催生,更多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如今的凤城,活力满满。

  带着惊奇与探寻的目光,我们走进凤城,也走进了凤城的“传统”与“未来”。

  向“智”而行 转出新活力

  人机协同作业、智能仓储物流……在凤城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数字化车间,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工厂智能化生产场景随处可见。

  增压器及汽车零部件是凤城的传统产业之一,现在年产值超2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4家。太平洋神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本土企业。近年来,他们不断强化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优化建设,全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产品在市场“攻城略地”,畅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太平洋神龙是凤城增压器当之无愧的头部企业,这几年一直发展得很快。就拿2024年来说,前三季度,他们的利润和税收都实现了三位数增长。”凤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主要负责人于云清对太平洋神龙的情况如数家珍: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瞪羚企业,又是绿色工厂、省级数字化车间……

  太平洋神龙的腾飞,得益于凤城增压器的完整产业链条。在凤城经济开发区,涉及产业上下游配套的各类零部件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生产企业,这也使得包括太平洋神龙在内的企业都能专注于研发和生产自己的主打配件,不断优化材料和性能。

  心无旁骛,专注于创新,是现今凤城很多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共同选择。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座”,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如何提高传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整体水平,凤城给出了自己的解法——在扩量提质上下功夫,在转型优化上花气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让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的“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

  在凤城市时代龙增压器制造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研发场所的面积几乎跟生产车间一样大。走进2023年升级改造、当年即投产的转子轴车间,各种新场景映入眼帘:机器人、机械臂实现了车间全自动化生产,过程仅需两人看管;工人手持蓝牙尺采集数据,并上传到主服务器数据库进行智能分析……

  “这个车间我们投了1200多万元。通过数字化改造,简化了30%的加工流程,减少了物料消耗,降低了运营成本,改善了车间环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公司当家人曲大勇感慨颇深,“这些年,我们不断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企业一直走得很稳,现在年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

  质量稳,产品畅销全球市场;订单稳,以需定产,循环单不断,生产周期缩短至一个月左右;经营稳,没有大起大落,产值逐年递增。时代龙的“三稳”,见证了凤城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速传统产业迭代升级的成效。

  扬“产业之长”,对既有产业进行“从有到优”的颠覆重塑,向“高”攀登的凤城,“老家底”正在激发“新活力”。

  向“新”精进 竞速新赛道

  “订单已经排到2025年2月份,预计2024年产值能达到16亿元。”在位于凤城经济开发区的辽宁丹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罗兴宇道出企业成长壮大的秘诀:“能从一个村办企业快速发展到产品销量排名国内三甲,生产规模国内排行第二的大型高科技民营企业,主要在于向‘新’而行。”

  核心竞争力稳居行业前列的丹炭集团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里,有一个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韩云杉职工创新工作室。

  在工作室里,摆放着粉末比电阻仪、CTE检测仪、热电偶检测仪等各类设备和创新产品。领衔人韩云杉忙着给团队成员讲解人造石墨电极和特种石墨产品研发的关键技术。这场景,是工作室的常态。

  韩云杉参与了我国《炭素制品生产碳排放量计算统计方法》《人造石墨电极接头用针状焦》团体标准的起草,其团队所掌握的人造石墨电极生产技术处于行业先进水平,特别是在高端炭素制品的成型工艺上处于行业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国产油系针状焦的应用实现工业化生产,产品质量完全替代进口;750mm超大规格UHP电极产品开发成功,与SDK等世界一流产品在欧洲市场同台竞技,0.5mm细结构产品实现量产,在新能源领域争得一席之地……”说起工作室成立两年多来的11项研发创新成果,韩云杉滔滔不绝,“仅国产石墨烯分散性调控及其制备Φ500mm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一项,每年就可为企业增加1.1亿元左右的销售收入。”

  丹炭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背后是凤城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进行“从无到有”的布局建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持。

  谋变升级换赛道,向“新”精进促转型,2024年,凤城在推进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方面动作不断,成果颇丰。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他们同清华大学“张旭旭纳米实验室”合作,实施总投资2000万元的高校生物技术转化中心项目,现已建成P2+生物安全实验室和纳米化产品源头工厂,与9所高校15位教授、72名研究生签订协议,携带课题成果入驻,共撰写专利申请200余项,已经进入审批68项,获批36项。

  科技创新的活水不断涌流,让上世纪50年代就是全国甲级县、工业企业超千家的凤城新质生产力加速奔涌。目前,全市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0家、丹东市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1家、规上企业119家。

  向“绿”而行 集聚新动能

  蜿蜒崎岖的矿道上,无人驾驶的车辆不停穿梭,只需一个指令,处于空载或半载状态的无人矿车就根据系统提供的最优路线自行前往目的地,规范自主地完成装矿、行驶、卸矿等工作内容……

  在辽宁首钢硼铁有限责任公司的总控制室,通过一台电脑就能远程监控采矿、选矿的无人化智能作业,触摸之间,井下即实现无人驾驶智能化。这也是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技术员李宝程的日常工作。

  首钢硼铁位于凤城市刘家河镇。刘家河镇因穿镇而过的刘家河得名,更因其首屈一指的矿产资源远近闻名。其火茸沟村翁泉沟的硼铁矿储量居亚洲第一位,占全国已探明的硼矿储量的58%,吸引了中国黄金、首钢硼铁等企业在此建设了硼铁综合利用和黄金项目。

  尽管与众多矿产企业相伴为邻,但引人注目的是,刘家河多年来一直清澈如昔,周围青山依旧。

  矿业大镇常年山清水秀,折射出凤城立足辽东绿色经济区定位,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走深走实的努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凤城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之一。”凤城市委书记姜春国表示,近年来,凤城牢牢把握创新主战场,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具有当地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从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到激发数字化浪潮的动力,再到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以“绿”起笔,科技赋能的凤城,正在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的赛道上跑出不一样的精彩。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总产值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活力凤城,生机盎然。

责编:王世海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