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农
鲁迅先生书法绝佳,流传在外的作品很多,世所钦仰;篆刻较少动手,而用印则相当讲究。他早年所用的印章,有若干出于著名艺术大师陈师曾之手,保存到现在的还有五方之多,文字分别作“会稽周氏”“周树”“俟堂”“会稽周氏收藏”“周树所藏”。
陈师曾(1876年~1923年),名衡恪,以字行,别署陈朽、朽道人。江西义宁人,诗人陈三立之子、学者陈寅恪之兄。他早年与鲁迅在南京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同学,毕业后同船东渡日本留学,后来又在北京教育部同事,关系一向十分密切。陈师曾为书画篆刻大师,鲁迅对他评价很高。到晚年编印《北平笺谱》时,特别选录了他的不少作品。
到了上海以后,因为环境变化了,鲁迅雅兴减少,有时也就随便刻几方印章来用,但常用的一方,则出于著名的西泠印社中人。从1913年到1935年,鲁迅同该社保持了二十多年的联系,向该社购买过许多碑帖、拓片和书籍,也在这里买印泥、图章。《鲁迅日记》1931年6月7日记有“同三弟往西泠印社买石章二,托吴德元、顾寿伯各刻其一。”吴、顾二君都是当时著名的印人。
1933年鲁迅与郑振铎合作编印《北平笺谱》,签条请沈兼士写,扉页题字则出于沈尹默手笔,鲁迅的序请“天行山鬼”即魏建功,郑振铎序请郭绍虞:全都相当讲究。为了配套,用印也须考究,于是鲁迅请郑振铎在北京寻找合适的人,郑先生推荐了刘淑度(1899年—1985年)女士。刘女士是郑的学生,曾经跟齐白石学过篆刻。鲁迅1933年11月11日致郑振铎的信中说:“名印托刘小姐刻,就够好了。居上海久,眼睛也渐渐市侩化,不辨好坏起来,这里的印人,竟用楷书改成篆体,还说什么汉派浙派,我也就随便刻来应用的。至于印在书上的一方,那是西泠印社中人所刻,比较的好。”刘淑度按鲁迅的要求为他刻了两方印:“鲁迅”“旅隼”,刻好后请齐白石以及贺孔才、董鲁等先生过目,他们对“旅隼”一印提了些意见,可惜由于交件时间紧迫,未及重刻。这两方印至今还保存着。
到1981年,刘淑度女士为《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刻了一方书名印,刊入书中,同时又写了一篇《回忆鲁迅先生二三事》,亦收入这本纪念文集中。
鲁迅不仅讲究篆刻,而且也很懂得篆刻。1916年他曾为二弟周作人修改过一篇《〈蜕龛印存〉序》,文中写道:“印盖始于周秦,入汉弥盛……今秦玺希有,而汉印时见一二,审其文字,大都方正勾曲,绸缪凑会,又能体字画之意,有自然之妙……岁丙辰三月,张梓生示《蜕龛印存》一卷,云是山阴杜君泽卿之所作也。用心出手,并追汉制,神与古会,盖粹然艺术之正宗。”从这些议论看,鲁迅对印学也颇有研究,推崇汉印,大有见地。
鲁迅也曾自己动手刻过印,现在所知者有四方。他在南京读书期间刻过三方闲章,文字分别是:“戛剑生”“文章误我”和“戎马书生”,最后一方现存,正方形,小篆,阳文。后期则刻过一枚名章,长方形,草书,白文,只作一个“迅”字。这方印后由许广平捐献给国家,现存北京鲁迅博物馆。“戎马书生”与“迅”二印印蜕,可以在《画者鲁迅》(王锡荣选编,上海文化出版社)一书中看到。
责编:闫 尚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