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万有文库》首批25种新书书样。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邬书林
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 名誉主任 李 岩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刘跃进
中国国家图书馆原馆长 詹福瑞 本版制图 董昌秋
本报记者 刘臣君
核心提示
1月9日,由辽宁出版集团策划、辽海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万有文库》在北京举行首批25种新书发布会。《新时代万有文库》共收录中华传统文化典籍500种,总字数预计1.5亿字,选择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版本价值的经典书籍,在整理与解读中,赋予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一部兼具时代性、经典性、学术性、系统性、开放性的丛书。
邬书林、李岩、刘跃进、詹福瑞等出版界、文化界专家学者在发布会上畅所欲言,对出版这套书提出自己的观点。
1
雄心勃勃的文化工程
用10年至15年的时间,出版一套1.5亿字的中华传世经典图书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新时代万有文库》的策划、出版都是一项雄心勃勃的文化工程。《新时代万有文库》总序中如是写道:“书海茫茫,典籍浩瀚,何为经典?何为经典之善本?何为经典之优秀注本?迷津得渡,知所择读,端赖方家指引。正缘于此,辽宁出版集团邀约海内古典文史专家,不惧艰辛,阅时积日,甄择不同历史时段文化经典,甄择每部文化经典的善本和优秀注本,拟分期分批予以整理出版,以助广大读者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从编纂人员构成来看,《新时代万有文库》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刘跃进担任主编,特邀著名学者安平秋、李致忠、陈铁民、赵敏俐、詹福瑞、廖可斌担任学术顾问,王洪军、杜泽逊、徐正英、周绚隆、冷卫国等学者担任编委。刘跃进介绍:“在作者的选择上,我们选择的都是现在某一研究领域最好的中青年作者。”
在出版书目选择上,也是广博中求精。《新时代万有文库》出版委员会委员、辽海出版社副总编辑徐桂秋介绍,《新时代万有文库》所收之书均为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的经典版本:或是传世孤本,或是最早的刻本,或是内容最全的善本,或是有最精善注疏的版本,或是上述情况兼而有之的版本。他举例说,《管子》以南宋绍兴年间浙江刻本为底本,是现存最早的刻本《管子》,且保存唐房玄龄注,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史记》以日本藏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为底本,是现存最早的“三家注本”,且是黄善夫刻本存世唯一完整本。这些经典版本,有的是珍本秘籍,被藏家束之高阁,秘不示人,有的未经认真整理,流布不广。
从出版时间跨度来看,要经历10年至15年的出版周期。徐桂秋介绍,整个文库出版总字数预计1.5亿字,共500种,目前出版25种,500万字左右。全部工作预计在10年至15年内完成。刘跃进表示,选取的《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昭明文选》等,都是大部头的书,出版过程会比较漫长,需要耐得住寂寞,精雕细琢。
《新时代万有文库》首批出版的25种包括古注本20种、白文本5种,其中有《诗经》《周礼》《公羊传》《论语》《老子》《庄子》《墨子》《孙子兵法》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典籍。每种典籍均选择具有重要特点和价值的版本,由相关领域权威专家进行标点、校勘和精心解读,深入挖掘其中的宝贵思想、文化资源,对其内涵加以阐释和解读,赋予新的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体现出较强的学术性和原创性。
辽海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柳青松说,《新时代万有文库》旨在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经典,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整理与解读,为读者提供权威、适合阅读的经典读本,是一项赓续历史文脉、推动经典传承,兼顾普及与提高的重大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2
三代“万有文库”的文化传承
最直接的目标,就是用一套书实现国人最经济、最系统、最方便的阅读
记者了解到,“万有文库”共出版3次。
1929年,出版家王云五在商务印书馆主持出版《万有文库》,收录图书1010种2000册,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90年代,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新世纪万有文库》,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三代“万有文库”,其实是一代代中华儿女文化梦想的传承。
在这次《新时代万有文库》的出版发行会上,王云五和他的《万有文库》是避不开的话题。
“出版要有功文化,纵有亏损,亦义不容辞。”上世纪20年代,王云五多次从文化的角度阐述其出版理念——“方今文化衰落,介绍新知与流传古籍,其重要相等。”“本馆深知出版之性质,关系中国文化之前途。”以文化为己任,突出出版的社会价值,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成为王云五出版理念的重要内容。
在此理念下推出的《万有文库》,堪称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的大型现代丛书。王云五提到,《万有文库》的刊行目的是“使得任何一个个人或者家庭乃至新建的图书馆,都可以通过最经济、最系统的方式,方便地建立其基本收藏”。
在王云五的设想中,《万有文库》可达到1万册,重要的新旧中外书籍无所不包,故名《万有文库》。其中第一集自1929年开始出版,包括13套丛书,共计1010种,1.15亿字,2000册,至1931年出齐;第二集自1935年起陆续出版,包括4套丛书,共计700种,1.9亿字,2000册,这两集相互衔接,而第二集范围更广,加重了国学基本丛书与汉译世界名著的分量。至于第三集,原定为2000册,但被战争阻碍未能出版。
王云五推广图书馆的梦想,经由《万有文库》而实现,“有很多内地的小城市,都以一部《万有文库》开始而成立了小型图书馆,以极经济的财力而给一般普通民众智识上的补益。这部《万有文库》,在现阶段文化水准低落的中国起到了若干有意义的作用了。”
曾任辽宁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的俞晓群在回忆文章里谈到第一次读《万有文库》时的心潮澎湃:“我偶然读到书前的一篇文章,心绪为之震荡得东倒西歪。那就是主编王云五所写的《印行,〈万有文库〉缘起》一文。”接着,俞晓群详细论述:论规模,“共一亿一千五百万言,订为二千册,另附十巨册。”论范围,“广延专家,选世界名著多种而汉译之。并编印各种治学门径之书,如百科小丛书,国学小丛书……”论市场经济,“一方在以整个的普通图书馆用书贡献于社会,一方则采用最经济与适用之排印方法,俾前此一二千元所不能致之图书,今可以三四百元致之。”论参与者,众多名家“均在其中。”论编辑,“更按拙作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刊类号于书脊;每种复附书名片,依拙作四角号码检字法注明号码。”
在新世纪编辑一套新版“万有文库”的想法,在俞晓群的心中萌发了。他在回忆中提到同事柳青松的一句“豪言”:“十年计划,一诺千书”。自1996年出版至2003年结束,该丛书共出版六辑,收录图书种类繁多,共366种,500余册,整体划分为:传统文化、近世文化和外国文化三大系列,由专业人士杨成凯、陆灏、沈昌文等主持操作。当时的设想是在新世纪的前后10年为跨世纪的中国人提供一个阅读的基本书目。《新世纪万有文库》继承了《万有文库》的优秀出版理念,以传承文化、建立家庭小图书馆为目的。
回忆主持出版《新世纪万有文库》时,俞晓群说,有一个重要词语意蕴悠长,它甚至贯通了中国百年出版的脉络,这个词就是“万有”!
《新世纪万有文库》追求高文化含量的编辑思想,使它在拾遗补缺、填补文化空白、传承文化等方面得到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丛书所收书目多侧重于人文学术类书籍,重视珍稀版本和文化的拾遗补缺工作。其廉价简装的销售形式和简体横排的设计版式充满人性化,大多数图书定价均在10元左右一本。读者因其高性价比而欢喜。
但《新世纪万有文库》亦有缺憾。“很注重版本的选择,选择了一些很好的、珍稀的本子,确实有它的特色,但它是白话文本,给读者带来了不好的阅读体验,也给研究者带来了不便。”中国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说。
2023年8月,第三次“万有文库”项目《新时代万有文库》启动。
3
呈现新时代风貌
选择了最重要的底本、最重要的古注,能够原汁原味地呈现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精华
自古迄今,中华文化著述汗牛充栋,早在战国时,庄子就发“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感慨。即使在知识获取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无人能穷一生精力遍读古今文化著述。
《新时代万有文库》的版本选择,即是以诸多专家的专业能力,使得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能够有更直接、快捷的选择。
刘跃进说,担任《新时代万有文库》主编的勇气和最大的动力来自这套丛书的设计理念:时代性、学术性和大众性。
“丛书题名《新时代万有文库》,和前面两种版本的不同之处就是不作简单的白话文收录,而是选择了最重要的底本、最重要的古注,能够原汁原味地呈现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精华。充分地利用现在最好的图书条件、学术条件,给予经典一些必要的、重要的校订,实现丛书的学术性;同时,基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做到古为今用,以古鉴今。这与之前的两种‘万有文库’有所不同。”刘跃进补充说,丛书的大众性,就是让学术研究接地气,学术著作中有大众性,大众读物中有学术性,最好地把两者结合起来,而这套丛书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新时代万有文库》是后出转精的。从首批出版的图书来看,比如我手中的《庄子》,它的体例设计、版本选择、时代性解读、校勘整理,都充分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又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李岩说,整体封面设计典雅、朴素、大方,版式特别疏朗,便于学者和普通读者阅读。
徐桂秋以“最要之书”来描述《新时代万有文库》的选择。“《新时代万有文库》着眼于服务‘第二个结合’,从收录内容上看,首先着眼于经典性。所收之书均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即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各领域具有根脉性的元典。如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十三经’‘前四史’、先秦汉魏诸子百家之著、唐诗、宋词等,与其他丛书所收之书并非全为经典、兼收杂著有所不同。关于版本的选择原则,一是有独特价值的经典善本;二是注重珍稀性,特别是孤本及长期流失海外的经典版本;三是多选有较精善古注疏的版本。关于校点,校勘整理以对校为主,兼采他书引文、相关文献及前人成说,择善而从,不作烦琐考证,以利阅读。”
徐桂秋介绍,鉴于不同典籍在内容、体例、底本准确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新时代万有文库》对是否校改原文及具体校勘方式不作严格统一,每种典籍依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并在书前列“整理说明”。
詹福瑞认同丛书的阐释、评点工作。他认为,经典在传播过程中会有一些新的阐释和注释,这些也是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经典都有一个不断阐释的过程才能够“活”到现在,成为现在的经典、当代的经典。我们当代人需要对它进行新的阐释,而这些注释、评点自然也是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万有文库》抓住了最核心、最基础的经典来进行传播。知识的第二个层次也相当重要。”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说,传播经典要随着社会进步,用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把积累下来的知识经过新的加工整理,完成更有效的传播。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 新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