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自己要走遍的9371间房”

“我们都有自己要走遍的9371间房”

——单霁翔作“中华文脉与文化自信”主题讲座侧记

  本报记者 高爽

  “我出生在沈阳,3个月大的时候父母把我带到了北京生活,也没经过我同意。”一句幽默感十足的话令全场响起了笑声,也注定了这是一场拉近与听众距离、唤起共鸣的讲座。

  3月27日,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在东北大学刘长春体育馆作了“中华文脉与文化自信”主题讲座,3000位东北大学师生代表和2万多名省内高校学生分别在现场和线上聆听。

  130分钟的时间里,单霁翔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介绍了我国近40年的申遗之路,特别是北京中轴线和北京故宫的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过程,分享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宝贵经验,让听众感受到了中华文脉的源远流长与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

  辽宁元素在这场讲座中反复出现。讲座开始之前,大屏幕上播放的是单霁翔参与制作的电视片《登场了!北京中轴线》,视频里,一名东北大学建筑系的学生经历了九一八事变,参加过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后期又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投身故宫的测绘,为守护北京中轴线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在其后的讲座中,梁思成在东北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申遗,沈阳方城的保护和利用,这些内容都出现在单霁翔的讲述里。尤其是2004年,沈阳故宫、清昭陵、清福陵、清永陵和桓仁五女山城同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单霁翔称为“重大收获”。

  巨大的知识量、信息量和讲述的趣味性让听众意犹未尽,现场一再响起掌声和会心的笑声。在介绍北京故宫历经8年的文物修缮和环境整治,终于光彩照人地面对观众的时候,单霁翔动情地说:“我们终于完成了我们的承诺,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交给下一个600年。”现场掌声雷动。

  教师董蕾说:“单老师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文物和古建筑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这些文物和古建筑保护的故事,可知可感,让学生真切触摸到中华文脉,也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学生方洲说:“单老师讲出了如何让老物件保持新活力,我由此联想到,老一辈的精神同样需要我们不断传承。”

  更多的学生被单霁翔务实执着的工作作风所鼓舞,文法学院学生王亚顶说:“单老师在讲座中说了很多次‘下决心’,每下一次决心都要克服那么多障碍,了不起。”冶金学院学生杨天笑说:“单老师走遍了故宫的9371间房!其实我们的人生中也会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都有自己要走遍的9371间房!”

责编:徐 硕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