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盛开的湖

  宁珍志

  2014年夏,应诗人王菁菁之邀,诗人柳沄、贾桐树我们一行三人曾驱车去阜新市彰武县,有着难忘的一日采风活动。记忆里扎根难以抹去的,恐怕就是在那木斯莱自然保护区的一两个小时,虽然至今已悄然流逝十余载,可自然保护区里的风中芦苇、湖水树影、绿叶红莲、黑足水鸟等自然景观,仍然像一幅幅冲洗完毕的照片,夹在远足之旅回望的相册里,拂去时间浮尘,依旧亮眼。

  那木斯莱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彰武县境内。沙地为国内最大沙地,历史上的科尔沁草原——鸟鸣朗朗,花香四溢,绿茵如画,风吹草低见牛羊。著名作家端木蕻良1936年曾以此作为背景,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87年,彰武县四合城乡建立那木斯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103公顷,其中核心区716公顷,莲花湖水面面积76.7公顷。

  那木斯莱自然保护区的荷花池,生长着野生荷花,被专家称为“彰武暗红”,是目前世界上纬度最高的野生莲花,比江南的莲花根壮、枝繁、叶茂、花红。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如果在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或者说在沈阳北陵公园、康平卧龙湖,于江南于平原的土肥水美之处,看到如此盛景,不足为奇,可是在塞北的八百里沙漠瀚海北纬42度的边缘,看见一水的天然荷花,红的娇羞,白的素雅,在满湖硕大绿叶的簇拥之下竞相开放,赏心悦目之外,还有惊讶,还有感动。

  那木斯莱,蒙语意思是“一座莲花盛开的湖”。我们看到的是那木斯莱的颜色和气息,是那木斯莱的气质和风韵。登上那木斯莱管理所的二层小楼,举目远眺,远山含黛,沙丘逶迤,过渡地带特有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在绿树黄沙的怀抱中,千余亩水面波光粼粼,犹如镶嵌在沙海中的珠玑。

  泛舟于朵朵莲花盛开的那木斯莱湖面,碧波荡漾,心潮起伏,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色总能留下传说故事。清朝的那木斯莱隶属于科尔沁左翼前旗,王府王子与济南府的贵族姑娘结婚,贵族姑娘带的侍女叫莲花,已和本庄青年李余定有婚约。后来王爷把莲花许配给了另个王府。莲花不从,投湖自尽。7天后,莲花落水的地方长出莲叶,半月后绽放百朵莲花……李余痛不欲生,也从莲花投水地方纵身一跃。独特的地域自然景观,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积淀,历史传说总是表现爱的坚贞与美的毁灭,又恰恰是民间口头文学的约定俗成。

  据植物学家多次试验,在那木斯莱自然保护区扎根的“彰武暗红”莲花,移种到别处无法存活。而从山东微山湖引进的一株株红莲、白莲,却在那木斯莱亭亭玉立,或怒放,或含苞,或结蓬,千姿百态,煞是好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造就一方自然,一方水土也改造同化一方人,创立更好的自然。那木斯莱有着坚定执着、固守本土的个性,也具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兼容接纳,这正是人应该保有的生命胸襟和思想品格。

  一般的湿地由河流注入形成,那木斯莱湿地则不同,它没有河流注入,而是沙地浸出的水所形成的沙漠湿地。沙壤层层过滤,使土质含多种矿物质。所以,“彰武暗红”只有身在此处才风姿绰约,在所有莲花中“独树一帜”。地域偏得,即是文化个性。

  由大花鸢尾、菖蒲、白菖、蔗草、野菱、芦苇等花草围拢的那木斯莱,色彩斑斓、春意盎然,由松、杨、枫、榆等高大树木,由山里红、山杏、桑粒、欧李、沙枣等矮棵野果装点的那木斯莱,摇曳多姿、香飘天际。每年春秋两季,天鹅、丹顶鹤、白鹳、白鹤、灰鹤、鸳鸯、野鸭、水鸥等数十种候鸟,汇集在这里,拍翅忘形,一只只都是幸福欢欣的模样:或翩翩起舞,引吭高歌;或徜徉水畔,游玩嬉戏;或低头觅食,专心致志……鸟儿们留恋并爱上了那木斯莱,安家落户,生息繁衍。野兔、野鸡、獾子、狐狸、貉子、狍子等动物们,更是不甘落后,一年四季出没在草丛、树林之中,仿佛在与鸟儿们比试,看看谁的欢乐多、运动多。

  对于诗人和具有诗人情怀的文学爱好者来说,面对那木斯莱的莲花湖,陶醉眼前美景,而心绪又会飞向多处。远古的沧海桑田,唐宋的大漠孤烟、戈壁驼铃,敦煌鸣沙山的月牙泉……

  结束彰武之旅的午餐,是在县城郊外的一片蒙古包里进行的,和四合城的那木斯莱自然保护区有段距离。离开时,开车驶向有坡度的公路。再回首,那几座洁白的蒙古包倒真像那木斯莱湖中的白莲花,在艳阳下银光闪闪。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