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地方纪委监委对部分不思进取“混日子”、消极应付“做样子”、遇到难题“撂挑子”的现象进行了通报,给一些遇到问题就躲、面对难题就拖的现象照了镜子。
在现实中,确实存在部分干部因怕担责、求稳避错而“懒政怠政”的现象,会觉得“洗碗越多,摔碗越多”,所以“不洗碗、少洗碗”,信奉“多栽花少种刺,遇困难不伸手”,追求“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
比如有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加装电梯遭到部分低层住户反对,一些基层干部为避免矛盾激化,以“需进一步研究”为由搁置项目,导致改造拖延数年。干部私下坦言:“多做多错,不如等领导明确指示或群众100%同意再动。”如此,对需要协调多方利益的工作推诿躲避,用“集体决策”掩盖不推进。
有畏,不是畏首畏尾,瞻前顾后,遇事就躲、遇事就软,把有畏当作“挡箭牌”,势必会使干事创业的环境变得暮气沉沉。
有畏,是为了更好地有为。遇到难题,越是怕干不好,越要好好干,越要冲到前面,勇于担当。
干事担事,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离不了担当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了责任意识。没有敢为、肯为、会为,什么事也干不成。
有所畏最终要落到有所为。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是“扛”出来的,不是“躺”出来的。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是党员干部的重要辨识标准。那些假借有所畏惧而“不洗碗、不摔碗”的躺平者,“病根”在于没有责任担当。
责任担当是党员干部的本分。面对困难既要有风险意识,也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事业前进的道路上难免遇到挫折,但不能因惧怕失误而止步不前。面对再难的问题,也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有敢于啃硬骨头的底气。
有“畏”并且有“为”,就是在遵循规律、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关键是要掌握好二者之间的逻辑边界和行为尺度,在坚守底线、不越红线、筑牢防线的前提下,大胆担当作为。
困难面前不退缩,勇于承担、敢于试错,才能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保持定力,在推进工作中找到方向。我们党不断给敢担当、善创新、不谋私的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打消顾虑、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真正成为激励党员干部大胆创新干事的“加油站”。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抢着“洗碗”、不怕“摔碗”,才是不负时代的唯一正确选项。
责编:李明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