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论坛丨把“补牢”之功用在“亡羊”之前

  明绍庚

  一颗松动的螺丝,可能让一部机器停摆;一个随手扔掉的烟头,可能使万顷森林化为乌有……正所谓蚁穴溃堤、积羽沉舟,现实中,因未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苗头性隐患而酿成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敏锐性不够、洞见力不强是其重要根由。

  实际上,风险隐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防范风险的意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保持高度敏感,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风险发生、挑战来临时掌握主动、从容不迫,取得最好结果。“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在一些人眼中,为了可能性不大的“小概率事件”,付出真金白银的成本,似乎不太值当。殊不知,小概率虽然“小”,但只要大于“零”,就有可能发生,忽视的后果可能是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防灾减灾如此,安全生产更是如此。

  应对各类风险隐患,我们必须练就一双见微知著的“慧眼”,培养“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的洞察力,把“补牢”之功用在“亡羊”之前,方能防止小概率变成大问题、小管涌变成大塌方。

  当然,绷紧防范风险这根弦,并不是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而是处理好“守”和“为”的关系。

  当前,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每前进一步都关系全局,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挑战的高招,要捕捉经济发展的“微表情”,抓住民生改革的“小切口”,通过现象透视本质,了解风险在哪里、底线是什么,多设想几个“有没有可能”、多琢磨几个“万一”,明确工作怎么干、短板怎么补,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做小事谋大局,积小胜为大胜。

  见兔顾犬是为下策,积谷防饥方为上谋。面对大千世界和纷繁事务,我们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变“遇见”为“预见”,在消解矛盾于未然、解决问题于无形中,更好地抢得先机、赢得主动。

责编:姚晟琦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