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境界
——读《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有感
宋东泽
明代理学家薛瑄认为清廉自守有三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者,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为下也。”这不但生动地描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处事风格方式,更让人能够领悟出面对诱惑时的不同境界。
在评价干部标准中,有多种角度和标准,精神境界是颇具深意的角度和标准之一。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着不同的社会活动,需要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在为人处世中自然不自然地体现着自身境界的高低。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议论评价谁的境界高一些,谁的境界低一些。可见一个人的境界高低,群众自有公论。
境界更多是思想道德层面要求,没有唯一的标准,但大体来讲,境界高尚的人在思想上要求进步,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在工作上积极进取,对工作极端负责;在作风上严格要求自己,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正确对待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做到看得淡、放得下。而境界低的人,常常用灰暗的眼光看待社会、看待他人,拉“小圈子”,搞“小动作”,“拈轻怕重、挑肥拣瘦、患得患失、讨价还价”。境界高低,高下立判。
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干部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文中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红岩》中刘思扬的原型刘国鋕的故事,他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特务劝他,只要交出组织、登报脱党,马上可以释放。面对劝诱,他斩钉截铁回答,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死;我如出卖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崇高的精神境界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凭空产生,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结果,需要人们不懈地追求和精心地培育。精神境界的提高也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既需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积跬步以至千里,更要在重要关头、关键时刻,在急难险重面前勇挑重担,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而且这种考验是长期的,很多时候也是严酷的,是要终其一生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这就是每一名共产党员修炼精神境界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方向。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