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处遗址都值得我们书写

  谭硕

  许多不可移动文物所在地大多隐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抵达,需要花费时间,耗费不少体能。但,抵达是重要的,且富有意义,步伐丈量出的历史带有温度。

  和古人相比,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走进历史变得容易得多。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人们透过小小的屏幕,十几秒就可以了解一件文物,一处遗址,一个朝代。客观来说,网络的确拓宽了视野,历史触手可及。但当你真正站在遗址上,用心感受,历史变得更为清晰。

  去往不可移动文物的过程,我们与丘陵、平原、山地、河流、海洋相遇,难忘的却是“事情”。

  3月,辽东山腰处,记者踩着泥泞山路寻找万年前的古人类遗址,听老人讲小时候钻洞穴的经历。4月,新沙河岸边刚刚泛绿,记者钻进沙锅屯一处山洞,体味5000年前红山人的生活。5月,行走在普兰店一处青铜时代遗址,突然发现一只刚被雨水冲刷出来的古代陶罐……

  斗转星移。如今,存在于辽沈大地的不可移动文物成为历史的主角,承载了岁月变迁。抵达并与它们对话,成为我们的选择。

  战国古墓、汉代古城、辽代古塔、明代长城……它们与自然融为一体,向我们诉说着悠长的历史。面对它们,固有的想象瞬间变得苍白。

  如一台戏剧,它们构成了《大地上的事情》的故事场景。我们书写这一场景的基础便是辽宁深厚的历史文化。

  如何感受历史?或许,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抵达。当然,过程并不容易。虽然我们采访的步伐远不及考古人的万分之一,但大家对于继续行走在大地上的决心更加坚定——“还是要抵达,因为每一处都值得被书写!”

责编:闫尚
审核:徐晓敬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