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实践路径

  姜怀智  张耘阁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解决基层治理实际问题中逐步探索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要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巩固和发展自治、法治、德治,深化“三治”有机融合、协同发力、优势互补,顺应数智化趋势,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要持续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充分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功能,不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党员干部要深入乡村基层、积极联系群众、凝聚治理合力,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

  推进基层群众自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党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凝聚服务群众,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注重乡村基层群众利益协调,培养基层群众和各类组织妥善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在乡村居民自治的基础上强化法治保障、融入德治元素,开展以乡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各类村级组织、各种协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民主协商,形成民主决策。鼓励乡村治理事项同商共治,激发多元主体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形成更加完善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不断增强乡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依法治理,增强乡村治理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依法治理明确了社会治理的根本依据和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发挥好法治对社会治理的规范和保障作用”。要坚持依法治理,针对乡村基层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立法,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要加大力度普法,向乡村基层群众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加深法治认知;要推进司法公正,依法依规对乡村基层党组织以及其他主体的协商自治和治理实践进行全过程监督;结合敦亲睦邻、诚实守信、谦和好礼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关注乡村基层群众切身感受,更加“有人情味儿”地做好乡村治理工作。

  强化德治,为基层治理注入道德力量。“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加强诚信建设,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提高全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要依托理论学习、媒体宣传、文体活动等提升德治引导与涵养思想水平,通过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深入交流激发共鸣等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乡村基层群众思想基础。同时,要建立“道德伦理价值引领+法律法规制度约束”的支撑保障机制,引导多元主体在协商自治中互相监督,将德治教育融入生活中,强化思想道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作用,激活治理内生动力,使人们形成优秀的文化素养和良好习惯,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良好氛围,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道德力量和精神动力。

  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治理转型升级,提高乡村治理实效。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内在驱动力,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确保数字发展红利更好惠及广大农民群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以数字技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深入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完善乡镇与相关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向农村基层延伸,开发简便应用软件,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便民服务、民情沟通等方面的便捷优势,以数字技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有效减轻乡村治理负担,让数字治理真正扎根乡村社会,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乡村治理提质增效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分别为沈阳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本文为2025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基于责任视角的辽宁省乡村治理优化路径研究”(2025lslybwzzkt-043)阶段性成果】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