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晓楠 本报记者 卢立业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里,一块仅有三百多字的展板成为许多参观者驻足最长的“课堂”。
“临阵偷逃者枪决”“强奸妇女者枪决”……展板复刻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暂行规则》,字字醒目。一位白发老人低声感慨,“这纪律比钢还硬!”
“铁律”军规
在东北地区各大抗联主题展馆的展陈中,《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暂行规则》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
1933年9月18日,在九一八事变两周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宣告成立。作为首任师长,杨靖宇亲自主持颁布了这部暂行规则。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研究部主任周浩介绍,这部仅有20条的军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的第一部成文法规,为独立师全体指战员确立了严格的行为规范,堪称“铁律”。
细读这部军规,前18条均为惩处条款,其严厉程度令人震撼。
“枪决”一词出现7次,从“临阵偷逃者枪决”到“拖枪逃跑者枪决”,从“强奸妇女者枪决”到“勾结敌人破坏、组织一切反革命阴谋者枪决”,等等,每一条都彰显着对违纪行为的零容忍。同样出现7次的“开除”处分,包括“打骂人民者按情形轻重开除或警告”等。
这些条款字字如刃,反映出东北抗联在建军之初就将纪律挺在最前面。
周浩分析认为:“这20条规则集中体现了三大核心理念:第一,群众纪律高于一切;第二,对通敌行为决不姑息;第三,战时纪律细化至极致,涵盖作战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规矩既立,执行便是铁纪生威的关键所在。在吉林通化兴林镇,“杨司令站岗地”纪念碑与杨靖宇站岗塑像共同铭记着一段纪律故事:1934年冬天,杨靖宇洗脸时不慎将手枪放在视线之外,仅因这一疏忽,他便在风雪中自罚站岗一小时。他用这种方式教育全体官兵要严守枪械管理纪律,时刻将纪律意识深植于内心。
14年抗战中,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始终将军规军纪建设作为立军之本,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不断探索,逐步构建起一套彰显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规章制度体系。
“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官长和士兵待遇都是平等,钢铁般的军纪风纪都要服从,锻炼成无敌的铁军。”这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词作者是杨靖宇。通过唱军歌,战士们潜移默化中强化了纪律意识。由此可见,东北抗联始终将强化纪律教育、培育纪律自觉视作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义,让铁纪不仅是写在纸上的条文,更成为融入血脉的行动自觉。
靰鞡鞋背后
“严明的纪律是东北抗联区别于其他武装力量的鲜明标志。”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项在耿博士的研究表明,这一特质不仅体现在杨靖宇领导的南满部队,在赵尚志率领的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同样得到鲜明印证。
1933年10月,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成立,赵尚志任队长。当他带领游击队踏入珠河县三股流时,百姓们惊恐的目光中满是怀疑。国土沦陷、社会动乱,兵匪不分,新生的游击队被误认为“胡子”。
在辽宁朝阳赵尚志纪念馆,陈列着一双看似普通的靰鞡鞋,却承载着一段感人至深的纪律故事:那是寒冬将至的时节,战士们还穿着单鞋,连一双御寒的靰鞡鞋都没有。赵尚志掏出钱,想请老乡帮忙购置,却无人敢应。数日后,看见游击队秋毫无犯的老百姓们,竟主动提着崭新的靰鞡鞋找上门来。赵尚志不仅付了买鞋的钱,还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我们这支队伍不是‘胡子’,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您替我们买东西,也是为抗日出了力!”
“这双靰鞡鞋折射的正是东北抗联纪律建设的精髓。”项在耿说,赵尚志的队伍还曾发生士兵强取村民土豆事件,当事人被公开处以“禁闭三日并补偿三倍粮食”的处罚,“这一严厉处罚在当时物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尤为难得,充分彰显了东北抗联视群众纪律为生命线的坚定立场。”
同样感人的还有杨靖宇警卫员王传圣的回忆:1935年冬,在通化县大泉源一带,他和战友躲避敌人追击途中走进一个小山村,“找不到老百姓,在一家仓库里弄了四只野鸡和半面袋子黏火勺,房主人不在,怎么办?留下五角钱,用杏条夹着,戳在地中央。”当天夜里,回到杨靖宇身边时,杨靖宇首先问他们,吃的是从哪里来的,有没有违反纪律。在得知具体情况后,才同意大家吃掉这些东西。
这种对纪律的极致恪守,成为东北抗联凝聚民心的精神基石。
“军纪如铁这一目标的实现,靠的是以组织建设带动人民军队的纪律建设。”项在耿说。
1934年6月16日,东北人民革命军收到中共满洲省委制定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及赤色游击队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该草案中包含《党的连支部及党的团委员会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明确规定了连支部的基本任务是“巩固并扩大党在人民革命军中的组织领导,并督促全体党员积极参加部队中一般党的和群众的工作”,以实现“在党员与非党员间,应与一切破坏队伍的政治、组织、纪律、军誉等不正当的行为斗争”。这份条例以党的组织建设为纪律建设的核心——通过强化连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将纪律要求嵌入党员的先锋模范行动中。
叛变者!杀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境内,乌斯浑河蜿蜒于林海之间。这里的河水曾见证“八女投江”的决绝身影,这里也是周保中铁腕惩治叛徒之地。
1939年1月,第五军一师师长关书范暗中与日本关东军接洽准备投降。1月16日,关书范身着日本军服来到林口县刁翎地区,试图瓦解第五军及吉东、北满地区的抗日队伍。面对曾经的战友、现在的叛徒,周保中义正词严地说道:“抗日救国不可侮,政治立场不能变,军事纪律不能苟且徇情。”随后,关书范被以叛降投敌罪就地枪决。
“关书范的伏法,表明在东北抗联队伍中,无论一个人身处什么地位,只要违犯了纪律,一定会被严肃处理。”项在耿说。
1937年末,针对部队中滋生的各类不良倾向,赵尚志专门致信全军师级以上干部,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整饬纪律,以此巩固和发展革命武装力量。在这封名为《关于整饬军纪给各师负责同志的信》中,赵尚志率先展开自我批评,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继而严肃点名列举了诸多高级干部在政策执行、思想作风、群众关系及军事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种“领导以身作则”的担当精神,对各级指战员产生了极强的带动示范效应。
即便在撤入苏联整训时,东北抗联依旧坚持党的独立性,并同破坏纪律的情况进行坚决斗争。1941年2月20日,周保中在《给野营游击部队全体同志的信》中提出:“破坏纪律就等于破坏战斗胜利的条件而危害自己的军队,所以每个革命的战士(包括自上至下一切人员)都应该自觉自动地遵守纪律,任何破坏纪律的行为,都为革命军队所不许可的。”
如今,当参观者在陈列馆看到“通敌枪决”等条文时,300多字的铁律已超越文献记载,化作振聋发聩的精神警示。东北抗联以铁纪为骨,在14年抗战中淬炼出“军民鱼水情”的精神基因,更留下“纪律严明方能强军”的永恒启示。
(该文为辽宁红色“六地”中廉洁基因理论研究专项委托课题)
责编:杨 旭
审核:刘立纲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