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海搏
“中国古建筑不但实用性强、造型精美,更在此基础上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个展览能够带观众走近东方建筑美学,解密古代工匠的千年智慧。”6月29日,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业务室主任常乐介绍,“神工意匠——古代建筑知识展”开展以来,赢得观众好评,大家在或质朴或精美的文物中,领略中华传统建筑的奥秘。
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展厅内,观众时而拍下文物图片,时而结合展板剖面图认真探讨。展柜内,“浮雕庭院婴戏图金木板”“武当山古建筑灰筒瓦”等52件/套各式文物,展现着与辽宁地区不同的建筑风格。此次展览以湖北省古代建筑为核心,通过台基与梁架、屋顶与屋面、雕刻与彩绘、工艺与工具四个单元,从瓦当、木构件、制作工具等多品类,深度还原古建筑的工艺技术和制作流程。
“榫卯结构具有一定弹性,地震时可以保证建筑物安全”“斗拱使屋檐加长,防雨的同时让建筑更美观”“悬山顶不但可以遮挡山墙,还会加速室内空气对流”……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古建筑的奥秘也渐渐被揭晓,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古建筑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的特征,“古建筑文化”的概念在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除了实用且美观,中国古代建筑还体现着森严的等级秩序。在展览的第二单元“独特魅力的建筑外观——屋顶和屋面”中,清晰地展示着不同屋顶形式对应着不同的建筑等级和功能。如庑殿顶是等级最高的,多用于宫殿、重要门楼等高级建筑;歇山顶仅次于庑殿顶,多用作殿堂楼阁、亭廊舫榭;悬山顶和硬山顶则分别用于园林建筑和普通民舍。“不仅是屋顶,古代建筑对琉璃瓦颜色的选用也有严格规定,工匠们灵活运用色彩搭配和装饰手法,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这是古代工匠的智慧,也是传统建筑独特魅力所在。”常乐说。
展览最让人赏心悦目的,当数“雕刻与彩绘”单元,这里不但有精美艳丽的彩绘,还能看到不同雕刻。这些装饰大大提升了建筑的艺术观赏价值,反映了时代审美变迁和民风民俗的变化,是珍贵的实物资料。“早期彩画因为加工技术的限制,颜色单调,没有明确等级,主要为保护木材。随着工艺水平不断进步,彩画由简入繁,被赋予各种吉祥寓意,并受到等级使用限制。”讲解员介绍,清朝时期,彩绘发展到鼎盛阶段,其中官式做法包括和玺彩绘、旋子彩绘,而民间彩绘主要为苏式彩绘。这些彩绘使建筑恢宏而不失精美,绘画题材丰富而生动,显示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审美文化特征。
责编:齐志扬
审核:刘立纲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