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省第五大种植业, 如何撑稳“致富伞”?专家建议——提高生产集中度才更有议价权

  本报记者 胡海林

  最近几天,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华贤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佩贤一直在北京忙碌——走访行业标杆企业、考察深加工产品市场……他亟须在食用菌深加工领域蹚出一条新路。

  华贤生态农业在岫岩县拥有上千亩的香菇生产基地,年出菇量约600万斤,将鲜菇烘干出售是公司延续多年的产销模式。“去年,我们陆续推出即食香菇罐头、香菇脆等产品,为的是以深加工形式加入供应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当期市价对企业的影响。”赵佩贤坦言,精深加工之路走起来并不容易。

  赵佩贤对食用菌深加工寻求突破的愿望并非孤例。“起步早、步子小”是我省食用菌产业的特点,而且面临着产业链条短、产业体量小、品牌影响力有限等难题,对其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形成制约,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精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

  食用菌被称为“农民的致富伞”。作为我省的特色产业之一,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继粮、油、果、菜之后我省的第五大种植业,主产县达20余个,全省从事生产加工和经销的企业有100余家,从业人员达35万人。食用菌年产量达130余万吨(鲜品),年产值约90亿元,位居全国第12位。

  “虽然我们的食用菌产量位居全国第12位,但总量仅占全国比重的3.1%,而且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深加工能力不足、前端产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不高等问题亟待解决。

  日前,省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岫岩召开,与会的食用菌专家、企业代表共谋产业发展大计,如何推进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成为会上的共性话题。

  国家食用菌体系原首席科学家谭琦建议,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规模化发展,统一技术标准,推广智能温控大棚、自动化生产线等先进设备,实现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双提升。同时,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香菇多糖提取物、功能性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强化品牌建设,进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我省食用菌产业已经形成草木腐菌并重、品种多样、多模式生产、周年化供应的格局,栽培种类达20余种,主要以香菇、滑菇、黑木耳、蛹虫草为主,主产区从辽东山区、中部地区向辽西、辽北和辽南地区扩展。

  扩大食用菌的生产规模,空间压力不小。“在防止耕地非粮化以及粮食作物稳产保供政策下,可为食用菌扩大生产提供的土地有限。另外,零碎的非耕地利用,会因要素不集中而不利于规模生产,导致效率和生产成本失去优势。”辽东一名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人员道出了担忧。

  针对这个问题,有专家建议,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或农户”模式,统一种子资源、生产标准、管理技术等,千方百计提高生产集中度,进而提高生产和销售的议价权,实现降本增效。

  加强政策扶持 提高产业化水平

  辽宁的农业强省建设,离不开特色产业的支撑。今年,我省选择包括食用菌、草莓、人参、海参等在内的10个有特色优势和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产业,由省政府领导“一对一”统筹推进。

  今年2月,《辽宁省食用菌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5-2027年)》出台,明确要坚持产业化思维和市场化导向,建立“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提升食用菌产业的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到2027年,全省食用菌产量将达到15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20亿元。

  “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是有信心的。”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因而,在加强生产优势区建设和推进产品精深加工的同时,还要强化流通贸易、品牌建设的科技支撑以及加大经营主体的引育,一方面要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支持符合条件的工厂化食用菌企业申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和省级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要围绕产品“食品化”“药品化”等定位,加大招商力度,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政策支持和融资支持等积极要素,正在向食用菌产业汇聚。

  不久前,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联合省农担公司创设“设施农担贷”产品,明确对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贷款贴息支持,食用菌生产设施可申请享受贷款贴息。在农业农村部门的协调下,多家金融机构开发了针对食用菌深加工项目融资支持的产品。

  有关专家建议,目前,省内食用菌生产主要是冷棚模式,生产季主要集中在5月至10月。如果建设和推广高标准温室菌棚,可以延长菌菇生产周期,甚至实现冬天采收,实现产量的提升。

  事实上,食用菌产业正面临发展的机遇期。在市场层面,随着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消费结构升级,人们对高品质、有机绿色食用菌产品的需求更加旺盛,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技术层面,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菌菌种选育、栽培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去年,我省食用菌产业实现了8.2%的高速增长,稳居全国前列。未来的食用菌产业,除菜肴外,还将向休闲食品、化妆品、保健品、药品等维度发展,抓住机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省食用菌协会会长赵铠说。

责编:齐志扬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