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东部山区十镇,防汛应急响应升至Ⅲ级

  6月28日8时到7月3日8时,海城降雨57.5 毫米。据气象预报,7月3日,海城东部有暴雨(50~80 毫米),个别乡镇(街道)雨量偏大(80~120毫米),海城西部有大雨(25~45 毫米)。需加强防范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农田渍涝等灾害。经会商研判,海城市于7月3日9时起,将东部山区10镇(孤山、岔沟、接文、析木、八里、牌楼、英落、毛祁、马风、王石)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应急响应,其他镇街维持Ⅳ级应急响应不变。

  海城市强化短临预警,紧盯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等薄弱环节,滚动预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预警信息精准度。强化预警“叫应”,督促落实“叫应”机制,坚持眼睛向下,紧盯基层末梢,形成预警、响应、反馈核实工作闭环。强化应转尽转,严格落实避险转移“四个一律”要求,即当雨量达到临灾预警值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当发现重大险情征兆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当风险隐患不能准确预判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特别是当夜晚发生以上情形时,一律连夜进行转移避险。强化避险管理,抓牢“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如何管理”等五个关键环节,细化实化具体措施,确保有力有序安全转移,妥善安置。

  各镇街、各有关部门紧盯多灾易灾区域和重点部位,加强灾害隐患全面排查,坚持专业排查与群防群治相结合,集中排查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政府督查与单位自查相结合,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落实专人值守巡查,加大监测频次,确保一旦发现险情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紧盯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突出做好夜间和强降雨期间交通出行安全警示和道路安全管理,及时果断采取警示警告、临时封闭、分流绕行等管控措施,严禁车辆冒险通行,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紧盯涉山涉水工程、在建工地、户外作业等重点部位,按属地和行业管理原则逐一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严格落实停工停产、转移避险等措施。紧盯临水临河临坡路段、山区跨河桥梁、高边坡、护坡工程、城市地下空间、桥涵隧道等高风险点位,加强监测,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海城市要求做好受威胁区域人员转移避险工作。由于前期降雨叠加,强降雨极易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各镇街要提前发现、提前反应,前瞻性将危险人员转移出来,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体,人员集中的学校、医院等部门。转移人员要在天亮时,为避免人员伤亡争取主动、赢取时间。按照极限思维要求,适时提前、提级启动应急响应,让防范举措落实在成灾之前。加强应急值守和应急响应。严格执行汛期 24 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确保重要情况和重要信息第一时间上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发挥部门应急协同联动机制作用,高效投入抢险救援救灾力量,有力有序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责编:周艺凝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