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经典中悟出教育的真谛

  高明宇 沈阳药科大学党委书记

  高明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追求进步的人不可能离开各类书籍的滋养,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我读过很多书,有古籍,有小说传记类书,也有专业书。对我帮助最大、我最喜欢的三本书是:《庄子》《西行漫记》和《平凡的世界》。

  如果说很多传统文化经典著作都有短小精悍的特点,那么《庄子》却是一个异类。全部的“内篇”“外篇”“杂篇”加在一起,大概有8万字左右,外加行文多是南方楚地的语言,所以读《庄子》最大的障碍在文字。范曾先生曾说,《庄子》里他不认识的字是200多。王蒙谦虚地说,如果范曾先生不认识的字有200多个,那我就有300多个。

  不过不认识字并不影响我了解《庄子》、喜欢《庄子》,我读《庄子》也不是为了做学问,而是喜欢里面丰富奇特、无与伦比的想象。这些瑰丽的想象总能帮助我超越现实的烦恼,看得更远、想得更透。就像大多数人知晓的《逍遥游》篇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如果见到这么大的鸟,你还会将麻雀、老鹰放在眼里吗?像《秋水》篇讲: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井蛙、夏虫或曲士呢?像《外物》篇讲:负有大任的人必须要有大志。有个任公子要钓大鱼,用50头牛做钓饵,蹲在会稽山上,鱼竿投到东海,就算一整年钓不上一条鱼也不打紧。一旦鱼上钩,则“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庄子》想象力之奔逸无与伦比,读后让我神清气爽、耳目一新。很多时候,我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就翻一翻《庄子》,跳出思维的局限,从更高的视角看问题,很多问题也就这样找到破解之法。

  《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作者为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报道作品,介绍了红军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历程。

  初读这本书是在大学期间,我对书中描写的游击战术非常感兴趣,很想了解红军是怎么运用游击战来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比如有一条原则是:在交战之前,不论主动或是被动,必须制订出缜密的详细的进攻计划和撤退计划。任何进攻,事先如不充分准备好预防措施,遭到敌人突袭时就会猝不及防。游击队的极大有利条件就是优势运动能力,在运用这种能力方面如有错误就意味着灭亡。在这一原则的影响下,我做任何事情都是谋定而后动,行动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方案并反复论证,实施之后的结果往往也是水银泻地、一气呵成。还有一条原则是:在与敌军正常交战时,游击队的人数必须超过敌人。但是如果遇到敌人正规军在移动、休整或防范不严的时候,可以用一支小得多的部队,对敌人战线上的要害进行侧翼奇袭,行动要迅速坚决。红军的许多“短促突击”都是用几百个人的兵力对成千上万的敌军进行的。这种突然进攻要完全成功必须要迅速、勇敢、果断、计划周密,挑选的是敌人最薄弱又最重要的环节。根据这条原则我悟出一个道理,貌似强大的困难,其实并不是无懈可击、不可战胜的,一定能够找到其弱点并实施打击。

  《平凡的世界》是我参加工作后读到的一部文学巨著,多年来一直珍藏在我的书架上。该书以黄土高原为背景,讲述了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奋斗历程。这部作品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是激励中国万千青年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不朽经典。路遥用他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现了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成长,以不屈昂扬的姿态散发着点点微光,给予了年轻时候的我深刻的精神启示,并渗透到我的心灵深处。后来,我又重读了这部经典,内心仍然激荡不已,同时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小说中孙少平在矿井下的身影,让我想起改革开放初期那些在物资匮乏中依然追求精神富足的青年学子。作为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一分子,我深知理想主义光芒对青年心灵塑造的决定性作用。路遥笔下的人物从不回避生活的艰辛,却在苦难中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对尊严的坚守。这种精神品格,正是我们高等教育应当传承的文化基因。孙少安扎根乡土的担当与孙少平走向城市的勇气,构成了那个变革时代青年选择的完整图景。路遥通过这两个性格迥异却同样可敬的形象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不是制造标准件,而是帮助每个年轻人发现自己的生命坐标。作品中金波对藏族姑娘的纯真爱情、田晓霞超越阶层的理想主义情谊,这些超越物质的精神联结,在物质丰裕的今天更显得珍贵,守护好人性中美好的品质。路遥笔下那些平凡中的伟大瞬间,恰是抵御时代浮躁的一剂良药。

  重读这部经典,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从医还是从教,其本质都是对生命的守护与尊重。《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伟大出自平凡,奋斗成就人生。在这个科技迭代加速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从这部作品中汲取力量——教育的真谛,不只在于培养多少杰出人才,还在于让每个平凡的生命都能绽放应有的光彩。

责编:杨金凤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