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分明淬党性——读《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有感

  于洋

  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

  在《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书中,摘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重要讲话,“作风问题,很多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作风问题有的看起来不大,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但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如何处理公与私之间的关系,既有现实针对性,又有长期指导性,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律己修身、规范用权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从习近平总书记对“公”与“私”的重要论述中,我们深刻领悟到,小事不小,一顿看似平常的宴请,一张购物卡,都可能成为“围猎”的突破口。公款姓公,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挥霍公款就是挥霍民心,滥用公权就是对初心的背离,以权谋私就是对人民的背叛。党员干部唯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锲而不舍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将其作为锤炼党性、净化作风的重要抓手,做到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和事业观,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在利益诱惑前坚守初心使命。

  公私不分、公权私用、以权谋私是导致一切不良风气和腐败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一次次对原则的松动、对底线的试探,就如同蚁穴溃堤,终将侵蚀党的执政根基,损害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书中指出,“有的领导干部为了捞资本、谋升迁,不惜动用人力物力财力”“有的领导干部任人唯亲、任人唯利”“有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这些问题的动因就是一个“私”字。从作风建设和党性修养角度看,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摆正公与私的位置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始终面对并着力解决的课题。

  须以思想淬炼筑牢防线。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永远牢记公私之分,把“克己奉公”融入价值追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有所行,有所止,从思想根源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

  须用制度约束和规范公权力。要通过完善制度体系,聚焦经费使用、资源分配、权力运行等关键环节扎紧制度笼子,不断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确保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行使。

  须以廉洁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标,猛药去疴,也要靠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要加强廉洁文化宣传,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责编:杨金凤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