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悦林
日前,记者在营口市老边区老边街道鸿福社区采访时看到,这里有一家区图书馆分馆,居民不必东奔西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心仪的图书,图书架前总是人头攒动。
如今,许多企事业单位、学校都有设施齐全、藏书颇丰的图书馆、阅览室,却因种种原因少有人光顾,导致大量馆藏图书束之高阁,无用武之地。大量优质文化资源闲置,殊为可惜。老边区秉承“把城市建在书房里”的理念,鼓励引导学校、企事业单位因地制宜,在社区、走廊、大厅、车间等处开设读书角,将阅读空间与群众日常活动紧密结合,打造居民触手可及的“精神粮仓”。
老边区的做法并不复杂,将馆藏书分期分批地放到群众身边,不设管理员,没有借阅登记,触手可及,想看就看。一个带动一个,久而久之,“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蔚然成风。难能可贵的是,通过开展“漂流书屋”活动,书籍不仅没丢,反而多了,大家在图书的传递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让爱读书的美德得到传承和发扬,也让图书资源实现流通共享、循环利用。
从图书馆到图书角,把馆藏书从深闺之中“请”出来,变“藏”为“用”,既盘活了闲置资源,也让全民阅读“悦”起来,“易”起来,“活”起来。老边区的做法表明,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不在于标新立异,而在于务实管用。图书角虽是方寸之地,却以润物无声的力量,一点一滴地重塑着基层文化生态,日拱一卒地撬动着全民阅读的新方式。
责编:张晓楠
审核:刘立纲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