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赚钱养家,我赚钱养店”

  每天精心打理“行止”是郭叙彤的日常。她说:朝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想让更多人通过书店知道家乡。

  本报记者 朱忠鹤 文并摄

  到今年8月底,行止书店一岁半了。

  作为朝阳市的一家独立书店,行止书店在外观上并不独立,它被淹没在一长排门市中,稍不留神,极容易错过。但仔细观察,“行止”与周边门店相比又是那么不同——它的窗外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鲜花;宽大的玻璃窗上,用不同字体书写着年轻人对这个时代的看法与感受;走进室内,60平方米的门店内,书籍与文创、文艺范儿的词句与点缀空间的鲜花和谐搭配、相得益彰。

  一袭白裙的郭叙彤是行止书店的创办人、店长兼店员,这家书店完全由她一个人操持。“我想到了开书店不赚钱,但没想到这么快就亏钱了。”郭叙彤是土生土长的朝阳人,2024年3月,她的行止书店在朝阳市的黄河路上正式开业。

  郭叙彤从小就有一个书店梦。毕业后,她赴南方地区从事金融工作,每出差一地,她必定会到当地的博物馆与书店转一转。工作久了,转的地方多了,郭叙彤越发怀念起家乡的这片黑土地来,同时,创办一家独立书店的念头也越发强烈。

  “朝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我想让更多人通过书店知道家乡。”谈到创办这家独立书店的初衷,郭叙彤这样说。

  开业不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行止”,并在这里敞开心扉,与人产生链接,这让郭叙彤欣喜不已。在日常经营中,这位掌门人观察到,有的读者看过一本书后,特别期盼能遇到知音,如果这时恰恰有人与他讨论,二人就会产生强烈共鸣,“看到他们围坐在桌旁热烈讨论,我特别开心。”郭叙彤说。

  在行止书店的留言簿上,一位读者写道:“生活一点一滴走向未来,我享受用日复一日的记录和琐碎的文字,把生活当时当下留下,慢慢回忆。”郭叙彤说,读者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对生活的热爱,不仅感染了她,也感染了更多进店的人,她越发觉得,“行止”不仅开阔了大家的视野,还营造出一个和谐、积极的微观城市文化氛围,让所有人得到了改变,这难能可贵。

  然而,郭叙彤很快就发现,开书店亏钱。到了冬、夏,每月还要额外再增加300多元的空调电费,而这300多元,往往决定着行止书店当月是持平还是亏钱。

  其实,对行止书店营收持平郭叙彤心里早有准备。网上书籍折扣的大力度、纸质书读者的减少、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短视频……这些都迅速分流走实体书店的读者群体,但她没有想到书店亏钱会来得这么快。

  郭叙彤选择了与趋势对抗。她将行止书店的营业时间调整到了中午12点至晚上8点,并且每周二全天休息。实际上,书店休息了,郭叙彤却没有休息,她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凭借着过去自己在职场上的专业积累,利用这些时间外出兼职,用赚来的钱补贴书店日常运营费用,就这样,“行止”一直运营到今天,“我一定要让书店活下去。”她说。

  除了让书店活下去,还得让书店活起来,能够自我“造血”。于是,郭叙彤和她身边的伙伴利用社交媒体开起了直播。在视频里,郭叙彤和全国各地的读者讲朝阳的化石文化、红山文化、三燕文化,令不少读者着迷。随着传播范围扩大,今年暑假,郭叙彤惊喜地发现,不少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到朝阳旅游时专程到“行止”探店、读书。前几天,她推出的一场朝阳籍学者线下签名售书,更是受到不少读者的欢迎。

  不仅如此,各式各样的线下手工或读书会活动也多了起来。从看书读书到现在的分享书,“行止”聚集了越来越多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年轻人。

  采访那天,恰逢行止书店闭店日。采访一结束,郭叙彤就匆匆收拾起背包、锁上大门,朝着她兼职的店铺奔去。这位性格开朗的书店老板并不觉得辛苦,她说,“别人赚钱养家,我赚钱养店。但,我很快乐。”

责编:齐志扬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