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

  冯毅梅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下,正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要深刻把握东北抗联精神的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凝聚起新时代昂扬奋进的力量。

  筑牢干事创业思想根基

  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对党忠诚,是根植于内心、触及到灵魂的高尚情怀。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烧杀抢掠的残酷现实和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东北抗联将士为了拯救东北人民于水火,毅然走上了抗日斗争的道路,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东北抗联为人民而战,靠人民而胜,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践行终身誓言。面对敌人数月的酷刑逼供,赵一曼宁死不屈,并以“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宣示对党的赤胆忠心。东北抗联将领冯仲云在《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中写道:“东北抗联和敌人搏斗了十四年……他们的精神是不朽的,他们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光荣和勇敢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正是源于东北抗联将士对党的忠诚,对信念的执着。正是凭借对党的绝对忠诚,东北抗联将士才能在白山黑水的密林深处、孤悬敌后的困境中,成为一支打不垮、困不死的钢铁队伍。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和政治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党员干部要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忠实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凝聚民族复兴伟大力量

  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彰显了东北抗联将士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的历史主动与责任担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发出抗日号召,东北抗联作为党领导的一支武装力量,肩负起拯救民族危难的历史重任。面对民族危亡,东北各族儿女、仁人志士同仇敌忾,以救亡图存为己任,无数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充满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党的领导下,东北抗联将士纵使孤悬敌后、陷于绝境,亦不改其志,风餐露宿、食不果腹,转战林海雪原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赵尚志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和百般诱惑仍大义凛然,发出“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也要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上”的铮铮誓言。周保中、李兆麟等抗联将领,以及“八女投江”等英雄群体,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誓死捍卫民族大义。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民族解放事业的追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难关头的中流砥柱作用,彰显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气节和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新时代新征程,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要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胸怀“国之大者”,自觉肩负起使命担当,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锚定振兴发展奋斗目标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东北抗联将士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展现出的顽强革命意志与伟大牺牲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英勇的东北抗日联军以简陋武器对抗装备精良的日本关东军,在严寒中坚持顽强作战,前仆后继,用生命诠释忠贞不贰的意志,彰显在力量对比悬殊时的不屈韧性,在生存环境残酷时的极限坚守,在抵御外侮时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中华民族精神史上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壮丽篇章,更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东北抗联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是我们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前,东北全面振兴正处于关键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东北抗联将士的英雄气概启示我们,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唯有把握历史主动,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才能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实践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要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让东北抗联将士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同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穿越时空、滋养当下,成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不竭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以“辽宁之为”担当“国之重任”,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责编:张晓楠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