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奇:把油田的团队精神带上赛场

  杨胜奇(左)在比赛中带球。本报特约记者 李龙江 摄

  本报记者 许蔚冰

  绿茵场上,一群十六七岁的少年中间,40岁的杨胜奇格外显眼。他身穿盘锦队队服,奔跑、拦截、传球,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一股踏实和坚韧。那是在辽河油田日复一日工作中磨砺出的气质。

  9月13日,第二届辽宁城市足球超级擂台赛迎来盘锦队与黑山县队的对决。杨胜奇不仅是场上队长,也是这支年轻队伍中3名“超龄球员”之一。他是辽河油田的一名普通石油工人,“周五比赛,周六周日休息,我请了一天假!”

  盘锦队是本届赛事最年轻的队伍。主教练刁红亮介绍,队员大多来自盘锦各高中,以2008年、2009年出生的学生为主。正是因为整体年龄偏小,球队按规则补充了3名超龄球员,杨胜奇便是其中之一,“他是我们从本地业余联赛中挑出来的,技术扎实、意识好,能帮这些孩子稳住阵脚。”

  队里的雷皓森、林锦浩、张文泽、刘硕、常天瀚、王奕涵……这些正值青春的少年一开始都管杨胜奇叫“叔叔”,后来渐渐改口成了“杨哥”。他们喜欢围着他,听他讲油田的故事,也学踢球的道理。

  杨胜奇发现,这些孩子有冲劲、有技术,但太爱单干。“每个人都想一口气过掉对方全部队员再射门,学生比赛可以这样,但到了成人赛场,这就行不通了。”于是每次训练结束后,他常多留一会儿,和大家反复强调:“足球不是一个人踢的,就像采油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每个岗位都得协作,一环扣一环,才能成功。”

  他这样比喻:“在油田,一台钻机要下钻、取样、输送,每个环节都要严丝合缝。足球也是,传球、跑位、防守,每个人都得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位置。”年轻队员听得认真,也渐渐明白了“团队”二字的分量。

  尽管杨胜奇不断提醒大家要注意配合,但到了真正比赛时,年轻人还是难免紧张和冲动。对阵黑山县队一役,盘锦队最终以0∶4告负。赛后,大家低着头不语,杨胜奇却第一个走上前,拍了拍几个少年的肩:“没事,你们还年轻,接下来加强配合,一场一场拼!”

  他的声音不高,却沉稳有力,就像每天在油田工作中检查设备、紧固螺丝那样,认真、细致、始终如一。他从不高谈阔论,却总能用最朴实的语言和最实际的行动,把石油工人那份忠诚、踏实、坚信团队的精神,带给身旁这群正奔跑在绿茵场上的少年。

责编:李莹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