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方世南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在第八章《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收录了六篇文章,围绕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系统阐述和重要部署,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和实践要求,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伟力,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遵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增强历史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树有根,故其生不穷;德有本,故其行不穷。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敬畏历史、敬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只有了解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独特优势,认清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文化特质,领悟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到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开创未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认识到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要把中国文明历史的研究引向深入,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和强大活力,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文化凝聚力,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把文化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所具有的深刻内涵,这是对中华文明根本属性的深刻思考和精辟总结。

  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征,是一个相互关联、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华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保持了突出的连续性特征,这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根基,要在返本开新和推陈出新中保持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特征‌要求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发扬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不惧怕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特征要求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拥有“融为一体”的共有精神家园,要以“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坚决维护国家的团结统一。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特征要求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秉持中华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保持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宽广胸怀。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特征要求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决不搞文化霸权,决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强加于人,不搞对抗和“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己任,不断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阔步前行。

  坚持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文化强国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的重要作用,要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主动塑造优质社会文化环境。

  新时代以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由“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文化赋能、以文兴业,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增添活力。要不断增强思想引领力。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要不断增强精神凝聚力,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重要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不断增强价值感召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更加主动地宣传和推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与党的科学理论深入互动,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必须坚持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和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刻揭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思想主题、严密逻辑结构、深厚学术基础,持续推出高质量成果。要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原创性贡献与实践要求研究”(24&ZD001)阶段性成果】

责编:李莹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