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00后教师遇上10后学生

借用动漫讲单词 跟学生一起追星 不怕自曝“黑历史”

当00后教师遇上10后学生

  大连育明高中的00后英语老师王安然在教学中善于融合新技术、新元素。 本报记者 曲琦 摄

  本报记者 田甜 姜雪 曲琦

  引子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00后教师正在教育教学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他们身着休闲卫衣、脚踩帆布鞋,说话时语速轻快,眼神明亮;他们熟练操作AI课件、在课堂上引用动漫梗和游戏术语,朋友圈里晒着日常生活。他们不是来“整顿职场”,而是通过信息化教学、平等化管理和情感化陪伴,展现出新一代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与育人温度。

  当00后教师遇上10后学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他们如何用AI讲知识?怎样靠“共情”管班级?又经历了哪些质疑与成长?

  日前,本报记者走进沈阳、大连、阜新等地多所中小学校,蹲点听课、走访家长、对话师生,试图还原这群年轻教师的真实日常。看看他们如何用年轻的视角、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能力,在教育领域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用“非常规”的教学方式击中学生兴趣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动漫《吉伊卡哇》的角色来讲三个单词。”话音未落,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在大连育明高中的英语课上,00后教师王安然的这句开场白,瞬间点燃了学生的兴趣。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王安然,在今年秋季正式成为大连育明高中的一名英语老师。她的第一堂英语课就别出心裁,拿出了“AI设计+动漫元素”创新组合。

  “我们是看着动漫、伴着互联网长大的,也更懂学生喜欢什么。”王安然说。因此,她将热门动漫《吉伊卡哇》中的三个主角与三个关键词匹配:勇敢的小仓鼠对应“专注投入”,奔放的小兔子对应“创造”,乐天的小猫则对应“保持好奇”。将动漫角色图片放进教学课件中,原本晦涩难记的英文单词,就这样变得直观而有趣。

  如今,00后教师们用游戏梗讲解数学公式,用动漫场景分析历史事件,用流行歌曲记忆古诗词……这些“非常规”的教学方式,实则精准击中了10后学生的兴趣点,让知识从“被动灌输”变为“主动探索”。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思考和探索,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科技也成为连接师生、激活课堂的桥梁。00后教师用AI解放重复劳动,从而把最宝贵的时间留给面对面的交流与个性化的反馈。“我们借助AI进行教学,但不能完全依赖它。AI能够筛选资源、简化操作流程,但核心的思考和创造力仍然需要人脑来掌握。”王安然说。

  00后教师们在教学中善于融合新技术、新元素,但他们的创新并未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度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既创新又务实的教学模式,正在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懂孩子的小心思也能看穿他们的“小伎俩”

  “老师,我们只是看看……”午休时分,沈阳市实验学校九年十班,几个学生围在一起,兴奋地传递着明星卡片。24岁的班主任刘译轻咳一声,人群瞬间散开,学生们慌忙藏起卡片。刘译微笑地走近:“很漂亮的收藏,能告诉我为什么喜欢吗?”

  预想中的批评没有到来,学生们愣住了,随即放松下来,主动介绍起卡片的收藏价值和偶像的演艺经历。“他不仅歌舞好,演戏也不错……”就这样,一场可能的冲突,化作了一次真诚的对话。

  刚走出校门的刘译,非常理解学生们对“偶像”的喜爱,她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这份热情转化为长远的动力。“你们看到光环背后的汗水了吗?这些品质是否也值得我们学习?”学生们陷入思考。

  这样的对话常常出现在班级里,也体现着00后教师平视学生的心态。他们避免“说教”,主张“共情”,他们更懂“学生的小心思”,因为自己就是从那个阶段走过来的。他们知道怎么在老师眼皮底下传纸条,知道如何用“假装写作业”来应付巡查,也知道哪些“摸鱼技巧”最隐蔽。于是,他们把这些“黑历史”变成了“整顿课堂”的技巧。

  面对早恋等敏感话题,00后教师更倾向于“化解”而非“惩罚”。刘译不使用“早恋”这个词,而是称之为“青春期的小美好”。她会私下与学生谈心:“真正的喜欢,是两个人都能变得更好。你要自己发光,和他一起照亮彼此的前路。”

  一次模拟考试后,有名学生考试失利,闷闷不乐地趴在桌子上。作为“过来人”,刘译自曝“黑历史”,向学生分享自己读书时同样曲折的经历,“我当年也特别容易考前焦虑,定的目标过高,总怕达不到。有一次月考,我数学错了两道大题,晚上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觉得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她坐在学生身边,从讲述自己的过往经历开始,一句“我懂”让她迅速走进了学生的心里。通过分享共同经历,刘译悄然打开了学生的心扉,等待他们愿意开口时,再一同展开试卷:“我们一起看看,这次是基础题掌握不到位,还是压轴题思路没理顺?”

  00后教师选择平视、倾听与共情,用“过来人”的经历打开学生心扉,用“伙伴式”的陪伴化解成长困惑,也收获了学生的喜爱与“双向奔赴”。他们所带的班级并未因“温柔”而松散,反而因信任更加自律。

  在质疑声中成长

  他们靠专业性和责任感

  “这么年轻的老师,能带好班级吗?”这是阜新市细河区六家子小学两位班主任张千慧、朱博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张千慧回忆:“第一次开家长会,我站在讲台上,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打量我,怀疑我能不能镇得住场。”质疑不仅来自家长,一些学生也在不经意间“试探”这位像“姐姐”一样的老师的底线。

  为了赢得信任,两位00后教师使出了浑身解数,利用年轻的优势拉近与学生家长的距离。二人通过微信分别建立班级相册,每日上传学生活动照片;使用“班级小管家”小程序,实时更新各类通知和学生在校表现;对家长的疑问,总是逐一细致回复。

  渐渐地,质疑化为信任。一名家长发来一条微信:“张老师,之前觉得你很年轻,可能经验不足,但通过你对孩子们的细致关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你是一位称职又用心的班主任!”那一刻,张千慧感到前所未有的欣慰与自豪。

  学生的认可来得更直接。“课堂上他们会怕我,但课后我们更像是朋友,经常一起玩游戏、聊天。”张千慧说,“他们能感受到我们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也愿意亲近我们。但亲和不等于没有边界。上课时我会立刻切换状态,严肃认真,因为课堂需要秩序和专注。如果一味嘻嘻哈哈,反而会影响学习效果。”

  最让朱博然欣慰的是见证学生们的成长。她的班级中有一名特殊的孩子。“我平时会多关注他,但不会刻意突出他的不同,而是让他自然融入集体。不久,这名孩子的家长就给我发来一段很长的微信。他说,原本设想了很多孩子可能不适应的情况,也准备了各种应对方案,但没想到孩子进入班级后适应得非常好。”朱博然说,“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这个职业的伟大在于,能够帮助不同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六家子小学校长张劲表示:“年轻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课件制作等方面,连不少老教师都主动向他们请教。在师生沟通方面,老教师更多依靠经验,而年轻教师则凭借热情、亲和力和贴近学生的思想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事实证明,他们不仅站稳了讲台,更用专业和责任心证明了他们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

  在这场00后与10后的双向奔赴中,年轻教师们或许不够“老练”,但足够真诚;或许不够“权威”,但充满热爱。期待他们保持学习的热忱,坚守育人的温度,在创新与传承之间,走出一条属于新一代教育者的稳健之路。

责编:张晓楠
审核:刘立纲

PC版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