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林
“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不仅是农作物生长的起点,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源于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育种科研工作者扎根土地辛勤耕耘,只为让良种惠及千家万户。
从春寒料峭的四月播种开始,下田就成为育种人的日常:巡田观察、采集数据、施肥打药、剪颖授粉、割稻测产……即便是冬季,他们往往还要远赴海南,在南繁基地中重复前面的工作,无缝衔接、周而循环。
采访中,他们提到一个自创指数——“人均腰突和风湿”。原来,因为长年累月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田间高强度的弯腰作业,他们中不少人落下病根,患这两种病的比例在农牧科研领域居前。他们的讲述没有宏大叙事,娓娓道来却常让人笑中有泪。
站在稻田边,可以明显感受到育种人神气上的变化,那一刻他们就像俯视自己的孩子,眼里满是骄傲,早已没有了身体上的不适。哪个抗性好,哪个产量高,哪个味儿香,哪个有南方“血统”……一个个名号、数字脱口而出,其实早已烙在心中。
播下一粒种子,就是种下一个希望。四季轮回中,育种人对丰收的期盼,热切如农人,这里关乎责任、荣誉,还有尊严,因为对成果有期待,坚守便成为必经之路。被问及艰苦,他们常说的话是“和前辈们比条件已经好多了”。
原来,种子有两种:一种埋在土里,长出粮食;一种种在心里,长出信念。那些老一代育种人,他们本身就是一颗颗精神的种子——在贫瘠的年代扎下根,用汗水和坚守浇灌,而后开花结果,便把更多的种子撒进后来者的心田。
在这片土地上,有无数这样的种子正在默默生长。它们深埋在土壤里,也深埋在心灵中,终会破土而出。而那些播种的人,或许闻名于世,或许默默无闻,但每一缕稻香里,都有他们贡献的芬芳。
这就是种子的力量。
责编:张晓楠
审核:刘立纲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