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岁的“小孩姐”到21岁的“跤王”
辽宁“后浪”闪耀全运赛场
出发台上,11岁的江紫萱攥紧拳头,单薄的肩膀微微紧绷。身边的对手身形高大,经验丰富,这位辽宁代表团最年轻,同时也是“十五运”游泳比赛年龄最小的运动员,正迎来人生中第一场全运会比赛——女子100米蛙泳预赛。
“赛前特别紧张,紧张到睡不着,闭眼睛一直想我能游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江紫萱的声音还带着一丝稚嫩的羞涩,“快要上场的时候,前后左右的对手都比我高,看起来挺吓人的!”
发令枪响了,江紫萱像小鱼一样跃入水中。但初登大赛舞台的她,还是没能把控好节奏。“前50米游得有点快了,后来游不动了。”她赛后复盘道,“冲刺的时候触壁动作没处理好,慢了零点几秒。”最终,名列小组第五的成绩让她无缘下一轮,说起这份遗憾,小姑娘轻轻点头:“挺难过的,主要是经验不够。”
这份遗憾背后,是江紫萱远超同龄人的坚持与付出。她最开始跟着爷爷在水里嬉戏,从害怕、哭闹到逐渐适应,她的游泳天赋被沈阳市体校的教练发现。江紫萱8岁进入辽宁省体校,“每天大概4个小时到4个半小时都在游泳馆里,游完以后常常感觉累得爬不起来。”她说。日复一日,4公里的水下训练成为常态,稚嫩的身躯扛起了对梦想的执着。
在十五运会赛场上,像江紫萱这样的“小孩姐”“小孩哥”,辽宁代表团有一大批:15岁的射击运动员杜雨宸,一举拿下全运会金牌,领奖台上她眼神坚定,尽显辽宁青少年风采;辽宁U18男足的小伙子们默契配合、奋勇拼搏,将冠军奖杯收入囊中;年轻的赛艇选手李亚伟、王思璇接连摘金;21岁的郑世昌勇夺摔跤男子古典式87公斤级金牌;击剑选手于思涵、羽毛球选手刘圣书等巴黎奥运会奖牌得主将在后续的比赛中绽放青春光芒……
“十五运”辽宁代表团共有运动员593名,较上届增加42人。其中20岁以下运动员307人,占总数的52%;首次参加全运会的运动员401人,占比高达67.6%。21.7岁的平均年龄,让这支队伍充满朝气与活力,也彰显着辽宁竞技体育“后继有人”的良好态势。
从泳池到其他全运会赛场,年轻的辽宁运动员有的初露锋芒,有的已能独当一面,他们在“十五运”的舞台上积累经验、锤炼本领,用青春、汗水书写辽宁体育的新篇章。
放眼全国赛场,13岁的河北小姑娘于子迪在女子200米混合泳决赛中获得冠军,还刷新了尘封13年的亚洲纪录;在滑板项目赛场,4枚金牌中的3枚被青少年选手获得,摘得奖牌的12人中有9人尚未成年;还有在田径赛场风头正劲的“小孩姐”陈妤颉,这些年轻选手早已挑起大梁,中国竞技体育的青年才俊正在加速崛起。
相较于全国范围内的优秀新生代选手,辽宁的年轻运动员还有提升空间,对年轻人才的培育精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省体育局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作为体育大省,辽宁始终肩负着为国家输送优秀体育人才的使命。未来,辽宁将持续完善青少年体育培养体系,加大后备人才挖掘力度,优化训练方法,为年轻运动员搭建更多成长平台,让更多像江紫萱、杜雨宸这样的少年英才脱颖而出。
灯光下的泳池中,江紫萱又开始加练。荡漾的碧波中,她的身影虽小,却蕴藏着无限可能。江紫萱已经悄悄定下目标:“下一届全运会我15岁,希望能游进全国前八,争取进入前三。”这个在泳池里劈波斩浪的小姑娘,用汗水浇灌希望,有勇气直面挑战,有股不服输的劲头,这恰是辽宁体育新生代砥砺前行的缩影。
“江紫萱这孩子平时训练特别认真刻苦,身体素质好,对成绩的渴望远超同龄孩子。”谈起江紫萱,辽宁游泳队教练于成龙眼中满是期待,“能在11岁踏上全运会赛场,这段经历是宝贵的财富,会推动她更好地成长,说不定下届全运会她就能为辽宁争光。”
“小孩”是年龄,“哥、姐”是实力!辽宁体育的年轻选手正带着热爱与执着,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在竞技舞台上奋勇争先。他们是辽宁体育的未来与希望。相信在悉心培育与重点打磨下,这些青春力量终将扛起重任,为辽宁体育续写辉煌,为中国体育再添荣光。
本报记者 朱才威 13日电自广州
责编:齐志扬
审核:刘立纲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