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孔爱群报道 日前,我省发布2025年第二批辽宁省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备案名单,沈阳朗云志雅科技有限公司等307家企业成为“雏鹰”,沈阳汇晶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等102家企业成为“瞪羚”,沈阳航燃科技有限公司为种子“独角兽”企业,中科芯微智能装备(沈阳)有限公司为潜在“独角兽”企业。截至目前,全省“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总数已达7146家,其中,“雏鹰”企业5813家、“瞪羚”企业1309家、种子和潜在“独角兽”企业共有24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科技与产业结合的突破口、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我省通过鼓励创新创业,健全孵化体系,推动中小微企业科技转型,构建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拓展科技创新融资渠道等方式,不断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与规模。2025年新增“雏鹰”企业665家,“瞪羚”企业199家,种子、潜在“独角兽”企业4家。
为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我省不断加强政策保障。发布《辽宁省推动经济稳中求进若干政策举措》,明确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3条具体措施;出台《辽宁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的若干措施》,提出一体化推进科技型企业“提质扩面”;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规范提升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转化服务功能,在孵企业4000余家。
加强技术供给,推动资源共享,我省聚焦重点产业集群组建20个重点实验室群,促进高校院所、骨干企业等优质资源向企业集聚。目前,20个重点实验室群集聚创新平台近千个,与973家重点企业开展深入合作,联合实施科研项目299项,转化科技成果319项。同时,促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万余台(套)通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重视科技金融,解决创新难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全方位金融服务,我省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营造“科技—产业—金融”有序循环的良好生态。为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瓶颈,构建与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不久前,省科技厅、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辽宁省加快推进科技金融创新 有力支撑科技强省建设的若干措施》,重点围绕货币信贷、资本市场、创业投资、科技保险等7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措施。同时,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从2024年初启动至今,注册总人数已达4738名,注册企业3197家,承接企业技术需求达2580项,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责编:李 莹
审核:刘立纲
Copyright © 2024 lnd.com.cn 北国网